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VIP免费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_第1页
1/13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_第2页
2/13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_第3页
3/13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读《要相信孩子》有感《要相信孩子》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一本著作。这本薄薄的小书尽管篇幅很小,却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先生的重要教育理念和观点,甚至有很多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前辈对于年轻教师的忠告和建议。而其核心思想都是围绕着书名“要相信孩子”这句话而展开的,因为苏霍姆林斯基先生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不断地发现要教育好学生首先也是必须的一条真理便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相信学生。只有我们相信了学生,我们才可对其进行教育也才有能将孩子教育成才的可能。记得李镇西老师在其著作《爱心与教育》中曾直言不讳地谈到过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这本书对其的影响。李镇西老师说《要相信孩子》这本书是他首次接触到的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书,对其中的教育理念印象深刻,而先生所推崇的“和谐教育”、“人性教育”也给了他极大的触动,从此李镇西老师就成了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坚定追随者,并且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无独有偶,这本《要相信孩子》也是我第一次接触的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书籍。而对于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了解,我也只是在李镇西老师的几本著作中有所涉略,知道李镇西老师对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推崇备至,我也不由得想要多加了解一下这位苏联时期的教育大家。而这本虽薄却浅显易懂的《要相信孩子》真的是个不错的开始。整本书通读下来,会发现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治学是非常严谨的,特别是对于教书育人这项工作。而且对于教育工作,先生在不断的反思,不单单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也反思着他人从事教育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之后从所有自己和别人所遇到的教育事件中深入反思并总结,再吸取经验,且推而广之,使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能从中受益。在本书的开篇,苏霍姆林斯基先生就这样写到:“我把这第1页共13页本书献给你们——即将投身于塑造人的灵魂这一崇高事业中去的同志们。这本书是我在深入总结25年来我所热爱并为之献身的教育工作时写下的。”于是紧随其后,在“致读者”的最后,先生就提出了两个原则,希望年青的教育工作者在平常的教育工作中能够遵循:“一是从在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二是在对一个集体进行教育时,必须了解这个集体中每一个儿童不同的精神世界,细心地教育每一个培养对象。”从一开始,先生就简洁明了地说明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和理念,之后在本书中再详细阐述其理念诞生的原因,而所有这些都是先生自己在教育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的总结。全书分为十二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独立的篇章,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而统观整本书,每一个章节似乎又都是联系紧密层层递进的整体。从爱护孩童的心灵谈起,到形成良好的集体以及用集体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且对每一个孩子都负责到底。从一本薄薄的书中,我读到的是先生对学生的深爱以及对自己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整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先生对于年轻教师的真挚教诲。先生用自己亲身经历或者亲眼所见的事例来教导年轻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千万不能犯的错误以及一些千万不能有的错误观念。比如,先生说每一位年轻教师都应该在上班的第一天就树立这样的教师观:“只有认为每一个教育对象都可能成为伟大人物的教师,才能把自己称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在谈到教师应该怎样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时,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的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而讲到教师应该怎样爱学生时,先生说到:“对儿童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不是原谅他们的一切缺点和错误,也不是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毫无休止的说教""真正无微不至的关第2页共13页怀,应该是培养儿童优秀的道德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