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开学生的心灵之花临城三小王小芬在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班主任要怎样做?首先,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权威性决定了班主任要用正确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班主任的特殊身份,决定了班主任要用良好的情感去影响学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决定了班主任要善于沟通,善于疏导。其次,班主任对学生必须要有“三心”,爱心、耐心和宽容之心。用爱心感染学生,用耐心感动学生,用宽容之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以爱来教育学生,其成效如何,主要是看其所教的学生是否也具备了爱他人的良好品质。爱,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内容。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这样会使学生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如果仅仅限于这一点,那么,师爱的作用还远远未发挥尽。爱的教育最终目的,是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一切。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不能说没有进行“爱的教育”,我固执地认为,不管“热爱”什么,首先要热爱周围的人——爸爸、妈妈、哥哥、妹妹、邻居、老师、同学、旅途上偶然相识的伙伴、路上每一个普通的公民,热爱周围的环境——教室、校园、家乡的山水、所在的城市街道、自己的宿舍大楼。如果学生对这一切都没有感情,那么,爱国之心又从何而来呢?因此,我认为,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的起码要求(同时也是最高要求)。学生不守纪律、学习松懈、劳动不认真,甚至撒谎,都可以原谅,而对别人漠不关心,则是最不能容忍的。一、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感觉到老师的爱每接手一期新生,我送给他们的第一件礼物就是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是我从《做最好的班主任》这会本书看到的,这是深有感触的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很朴素,蕴含着一份伟大的善良,我告诉学生: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往往只需“举手之劳”:在学校,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老师会因你而幸福;在家里,你每天晚上吃完饭后主动洗碗,爸爸妈妈会因你而幸福;在教室楼道,你主动上前帮老师抱作业本,老师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感到幸福;有同学病了,你哪怕是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他也会感到有你这样的同学是一种幸福;公共汽车上,你为一位老人或残疾人让座,这位老人就会因为你而感到一种幸福;放学回家上楼的时候,你为正在吃力上楼的大妈提一提菜篮子,她会为有你这样一位好邻居而幸福……做一个好孩子,让父母幸福;做一个好学生,让老师幸福;做一个好伙伴,让同学幸福;当然,我们会努力做一个好教师,让学生幸福!我把多年教育教学经验汇成一句话: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动力源泉。因此,在担任班主任的工作中,心中装有学生,把爱心和关怀时时处处带给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获得和谐发展。1刚接手的新生,学生对老师比较生疏,所以往往用一种小心翼翼的眼神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每当这时,我总是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课余时间和他们交谈,活动时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同时,通过让学生写日记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校原来没有要求写日记这一项,每接手一届学生,第一天我就布置他们每人必须买日记本并坚持每天写日记,每人必备两本日记本,方便老师批阅。让学生明白写日记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刚开始学生的日记有所顾忌,担心老师会说他什么。我会鼓励他们,即使对师不满,或者被老师、同学误解也可写在日记了,老师会班助你,替你保密。渐渐的学生越来越喜欢在日记里与老师交流。对于写日记好的,我会表扬。有些班上发生的事学生会写在日记上,日记成了我和学生最好的心灵对话。这也为学生提供了方面,随时随地都能向老师倾诉心声。批阅学生日记成了我最大的工作量。记得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家里,爸爸总是惯着弟弟,常常对我大吼大叫,一点也不关心我,我恨他。”看了她的日记之后,我在她的日记后边写上这样的批语:“大人也有大人的烦恼,爱也有不同的方式,这或许是爸爸爱你的一种方式,试着跟爸爸谈一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