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常用急救药1口腔常用急救药分类口腔临床常用急救药品有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抗心力衰竭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药等。2口腔常用急救药注意事项及研究进展2.1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以兴奋a和B两种受体,对于心脏、血管以及平滑肌作用显著。因该药对于a和B两种受体作用,因此禁用于髙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性及出血性休克、心源性哮喘等患者。肾上腺素在急救过程中主要用于缓解药物导致的过敏性休克以及用于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抢救过敏性休克的一线药物肾上腺素却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给药途径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关键,不合理的使用直接威胁患者生命。肾上腺素成人的推荐剂量是1mg稀释于10mL生理盐水中经静脉注射,3〜5min可重复给药1次,但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率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有助于患者心肺复苏术后自主呼吸循环恢复,增加住院期间的存活率,降低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虽然国际指南中给予了心脏骤停患者肾上腺素的给药剂量范围,但没有最佳的推荐剂量,因此有文献针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降低肾上腺素的给药频率及给药剂量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降低肾上腺素的给药剂量与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死亡率及神经功能的损害没有相关性,因此对于肾上腺素精确的给药剂量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虽然肾上腺素能够改善患者自主循环的恢复,肾上腺素的给予时间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但基本的生命支持对于患者的复苏及生存才是最关键的。临床研究表明,给予患者皮下或肌肉注射,或将1mg/mL肾上腺素稀释10倍后缓慢静脉注射,不良反应较少,相对安全,但将1mg/mL肾上腺素直接静脉注射危险性极高。因此,临床使用过程中对于肾上腺素的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应严格把关。2.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主要激动的是a受体,对于B受体作用较弱。该药禁用于可卡因中毒患者及心动过速患者,因该药口服后易被肠液破坏,皮下或肌内注射时易造成局部组织血管收缩,导致组织坏死,因此,该药常用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口腔急救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用于休克,如感染性休克等导致的低血压的救治。推荐去甲肾上腺素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低血压时首选的升压药。感染性休克的病理基础是整个循环系统血管的扩张,由于血管外周阻力下降,导致机体氧的摄取率降低和组织供氧不足。而去甲肾上腺素则可作用于a受体,收缩血管,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灌注压增加,从而保障机体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较多巴胺更安全,因此,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可考虑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作为首选用药。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报道均发现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会影响患者肾功能,而且损伤与使用剂量相关,剂量越大,损害越大。因此,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做到个体化用药,避免急救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病情加重。2.3多巴胺多巴胺是比较特殊的血管活性药物,除了可以激动a和B受体外,还可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临床用药时对该药过敏患者禁用。多巴胺临床主要以静脉滴注给药,可用于各种休克导致的低血压。因可以激动多巴胺受体,对伴有尿量减少和心肌收缩力降低的患者中作用尤为突出,但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血容量,且要注意患者的酸碱平衡。需要注意的是,当多巴胺的滴注速度过快或用药剂量过大时,可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但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短,减慢滴速或停药后,上述症状可消失。还应当注意的是剂量过大偶可发生指(趾)端坏死,注射时还应当避免外漏,防止局部组织坏死。2.4洛贝林洛贝林主要通过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从而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但没有直接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因洛贝林作用时间比较短,通常在20min左右,因此对于婴儿、新生儿安全性较高。2.5尼可刹米与洛贝林不同的是,尼可刹米既可以选择性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以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尼可刹米与洛贝林一样,作用时间也比较短,静脉注射一次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