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备课质量就是教师业务水平的反映,备课的深度和广度,也是课堂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益。集体备课是对教学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学研究活动,解决的是教师教育教学中最现实和最直接的问题。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分析,教师能准确确定教育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地位、重点及其他教育价值,从而具有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由于个体汇集了群体的合力,会使教师原有的长处更加完善,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良好的教学风格。即通过“洗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知、行为得以更合理的方向转化,从而促进教学技艺的不断提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通常存在着隔阂,某种程度上就像两种不同质的文化而难以沟通。一方面,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沉醉于教育“思辨”中不能自拔;另一方面,更多的普通教师满足于经验,不求超越。集体备课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基本方法在于“行动研究”,它能够使广大教师在实践和理论之间架起畅通的桥梁。从一意义上看,集体备课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平时感兴趣的课题经过讨论往往得到理性的升华,获得的理论又将被用于教学实践,从而推动教学、科研一起向前看,所以这是一条在实践中创造教育科研的道路。交给学生学习的本领比交给学生死知识更重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重点放在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学生要成为一个具有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通才,就必须有能力吸取大量的、不同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绝大部分需要学生自己去吸取。那么从何处吸取?怎样吸取?这是对学生也是对教师的共同考验。学法指导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师只有通过广泛的集体备课活动,互相交流、学习,主动探索学生的学习规律,才能逐步提高学法指导的水平,成为学法指导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