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语文课前三分钟,提高写作能力的研究”小课题中期研究小结坂面中学庄智培一、选题缘由或教学困惑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特别上写作课时学生对写作的惧怕犹如“难于上青天”,这让我们老师尤为痛心。为此,我们老师就要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妙方良药”,“课前三分钟活动”正好能为语文课堂与写作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找到很好的“契合点”。在语文教学中,“课前三分钟活动”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确实起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它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也使学生在写作与能力上得到双丰收。二、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众所周之,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学好知识,培养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是我们语文课的首要的任务,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从教师的心态来看,认为“说”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中考、高考又不考它,写好作文就行了。熟不知,“说”的训练正是为“写”打基础,二者是不可分的。语文课堂上,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训练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些时候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课前三分钟的活动,恰恰能弥补这一教学上的不足,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重新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语文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有利于“唤醒、激趣、鼓舞”我们学生,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达到锻炼胆魄,增长知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三、课题研究步骤、进程序号研究步骤(起止时间)进程承担人12010.09.25--2010.10.09读书读报、成语接龙庄智培22010.10.10--2010.11.13讲成语故事或“名人轶事”庄智培32010.11.14--2011.01.08“名人轶事”,中期小结庄智培42011.03.01—2011.05.15准备性演讲及即兴演讲,庄智培52011.0516—2011.06.20课题总结庄智培四、研究步骤及措施课前三分钟活动,主要开展读报、成语接龙、讲故事、好范文听评、准备性演讲、即兴演讲,等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活动。在教师的客观统筹下,由七年级向九年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推进,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一)、课堂三分钟讲故事或演讲注意形式规范而多样,注意以下几点:1、演讲内容必须控制在3-5分钟左右。2、必须事先准备好的的内容。3、上台读报、演讲等可以带演讲稿,但不能照读演讲稿。4、讲故事或演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5、演讲或讲故事的内容虽不作限制,但必须是积极健康的。6、活动的形式必须是多样的。(二)、七年级活动的过程遵循以“读报、成语接龙、讲故事、好范文听评、准备性演讲、即兴演讲”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推进。在活动过程中,每星期配备两个主持人,主持活动过程,使活动有序地进行。(三)、在每节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对今天这节课的1-2名同学的表现做个简要的评价与反馈,以便后的同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纠。五、中期小课题研究具体活动内容(1)“成语接龙”——积累词汇课前三分钟活动刚开始阶段,我先选择了学生比较有把握的“成语接龙”活动,作为课题研究的起步阶段。学生有把握完成,又能得到老师与班级同学的认可与称赞,让他们感受到成功与被他人肯定的快乐体验。这无形当中,就极大激发他们投身“课前三分钟活动”中的兴趣,俗语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节课,好的开局也是成功快乐课堂的一半。“成语接龙”活动的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活动的前一周提前布置学生去接一条不低于30个的成语接龙;然后,在第二周的语文课利用课前三分钟左右,同学生主持人,学生按基础好到弱的顺序,指名3-4个来背诵自己写的一条龙,要求最少背出25个的一条龙(三天后提高到背诵40个的一条龙);最后,老师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点评以肯定与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以便后面的同学直接借鉴。(2)“讲成语或名人故事”——积累素材老师在活动前一周提前布置,给学生界定讲故事的内容范围,仅限成语故事与有关名人、伟人的故事范畴。这样一来,会避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