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24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生成增多2.在生物体内,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麦芽糖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胰蛋白酶的合成及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D.淀粉酶和盐酸通过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催化淀粉水解3.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Na/N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H的电化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将H转出液泡,同时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B.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C.Cl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D.2HO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4.动物细胞的溶酶体内含有磷脂酶、蛋白酶、核酸酶等多种酶。溶酶体内的pH约为5,细胞质基质pH约为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失活的蛋白质借助载体蛋白进入溶酶体B.溶酶体膜与高尔基体膜的化学成分相似C.溶酶体酶在pH为5左右时,活性较高D.经溶酶体酶消化后的产物并非全部排出细胞5.某植物花的色素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A和B基因编码的酶催化合成(其对应的等位基因a和b编码无功能蛋白),如下图所示。亲本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授粉产生子一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酶酶白色物质黄色物质红色物质A.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9:7B.子一代的白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和aaBbC.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黄色=9:4:3D.子一代红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占比为1/36.某些动物依靠嗅觉发现食物、识别领地和感受危险。动物基因组中含有大量嗅觉受体基因。据资料报道,人类基因组中有38个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和414个假基因(无功能基因)。小鼠基因组中有1037个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和354个假基因。基因组比对结果显示,人类和小鼠嗅觉受体基因数目的差异是由于二者发生进化分支后,人类出现大量的假基因,而小鼠的嗅觉受体基因明显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产生嗅觉受体基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突变频率与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改变频率相同C.嗅觉受体基因的多样性是群体中不同个体间嗅觉能力差异的遗传基础D.小鼠敏锐嗅觉的形成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定向选择的结果7.甲同学从某哺乳动物的胃液中分离到了一种酶。为探讨该酶的最适pH,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方案pH范围温度酶活性测定最适pHA1~625℃每间隔一个pH梯度进行酶活性测定以pH对酶活性作图,酶活性最高时对应的pH为最适pHB1~1425℃C1~637℃D1~1437℃8.线虫的1npr基因编码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该基因突变后(突变基因NPR-1),其编码的蛋白质第215位氨基酸残基由缬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导致线虫觅食行为由“独立觅食”变为“聚集觅食”。觅食行为的改变,在食物匮乏时,使线虫活动范围受限,能量消耗减少,有利于交配,对线虫生存有利。针对以上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npr基因发生的上述突变属于碱基替换B.食物匮乏时,1npr基因频率会提高C.新基因的产生为线虫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D.这两种觅食行为的存在有利于线虫适应环境9.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B.植物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C.动物和植物的体细胞实现全能性的难易程度具有较大差异D.参与氧化反应的酶活性越高,有氧呼吸越旺盛,细胞衰老越快10.某实验小组从甲兔的皮肤细胞提取细胞核,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