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天士传奇》有感天赋异禀,少年神童叶桂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叶桂的父亲中年得子,家里人都很高兴。在一岁时他抓周时,只抓了脉枕,叶桂的祖父、父亲都为此而感到高兴。认为是天意,在私塾读书时,老师见他聪慧,给他了表字天士。由此可见他在学习上的天分,真可谓是神童。正是叶桂在儿时的天赋异禀,加上他后天的努力,为他日后的成才做了铺垫。他的天赋和儿时良好的教育,以及中医世家环境的影响,是他成为大师所具备的重要因素。儿时的叶桂,不仅精通四书五经,而且可以日诵千言。他十二岁研读伤寒,十八岁临证处方。良好的国学功底,为他日后研读中医经典,以及处方用药打下了基础。这也是他开创温病学,提出温病卫气营血辩证的重要条件。可以说,深厚的国学功底以及天赋异禀,是一位中医大师横空出世的客观因素。中医界有这样的俗语: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可见国学功底和良好的环境对于一个学中医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精勤不倦,遍访名师叶桂,十四岁丧父,父亲对他的教导,毕竟是有限的。父亲去世后,他就立志学医,他谨遵父亲的教诲,后拜父亲的大徒弟朱桂祥为师,开始跟临床、抄方。后师傅朱桂祥为了让叶天士更好的学习中医就介绍到自己的表亲哪里去学医,他先隐姓埋名,从不以名门之后自居。人家见他刻苦用心便倾囊相授,悉心教导。后听说山东的刘一针针灸技术精湛,便辞别家人,远赴山东学医,终于学有所成。后来又拜妇儿科大师王子接为师学习妇儿科,还曾拜访志成大师学医。正是他的刻苦努力。遍访名师,他曾先后拜了十八个人为师。正是他的虚心好学,这让他能够得到各家的真传,所有老师对他都是倾囊相授,从不有所保留。他的优秀的品质,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的求学的途中,他总是克服各种困难,迎难而上,从不退缩。今天对于我而言,我更需要这些优秀的品质。>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名家甚多,这更需要我去虚心学习。也只有第1页共6页努力刻苦的学习,才能够走进中医的大门。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中医的路不平坦,也许荆棘丛生,但是无论前途如何,既然选择了就当走下去。先贤曾经为我等做出了榜样,我等定当以先贤为师,志为良医。医德至上,仁心仁术叶桂他不仅擅长针灸,而且他还精通妇科,儿科,各种疑难杂症他都的心应手。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仁爱之心,也正是他的仁心仁术使得在江南一带,成为一代名医,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叶天士行医到一处,一孕妇难产不下,他就从地上捡起一片枫叶,令其煎服,果然药到病除,他说霜降后的枫叶,有肃降之气,因而可以用于难产不下。他用药也具有特色,不拘一格。他不仅看病救人还能够有见义勇为之心,一日有地痞流氓欺负寡妇及其老母,他挺身而出,救了这两个苦命的人,同时为老妇人治病却分文不取,足见其一心治病救人绝无私心。为医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学技术,而且还因该有一颗仁心。正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所提到的既要医术精湛还要有仁爱之心。这也正是我作为一个医学生,要去不断提高和努力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有不断的去深入学习,不断接纳新的知来识,不断以前人的教导勉励自己。也唯有如此才能够将中医药更好的传承下去。既往开来,自成一家叶天士他的另一个贡献就是他留下的《临症指南医案》和《温热轮》这是他的弟子根据他生前的资料整理出来的。他自成体系,自成一家。(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成为温病学的又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他用简单的几句话就将病邪的传遍的过程做了生动的描述,他提出'病邪上受,首先犯肺,再逆传心包'他提出了温病发展传遍的几个阶段,由表至里,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为后世的温病学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正是他的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创新,这才能够自成一家,开创了温病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可谓意义深远。今天对于我而言,更多的是要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在临床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才是我能够做到的。也只有这样我才能够不至于在中医第2页共6页的学习道路上,碌碌无为。既不能'上以疗君亲之疾'又不能'下以救贫贱之恶'这样就失去了学医的初衷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