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工厂”实践总结报告大学生“下工厂或下农村”活动调研报告年级:姓名:201*级周润青专业:学号:工商管理201*06830554一、社会实践简介1、实践单位:临沂康利纺织有限公司2、实践时间:20XX年4月5日至20XX年4月14日3、实践内容。在临沂康利纺织有限公司车间学习劳保手套的打包整理、装箱,并学习统计工人的劳动成果。二、社会实践的目的与意义为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育人为本、育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大学生“下工厂”实践,让大学生关注工业企业、城市建设的发展,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大学生在工厂中参与生产与劳动,强化大学生实践技能,增进大学生同普通劳动者的感情。三、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1、实践单位我所在的实践单位是位于半程的临沂康利纺织有限公司,康利纺织公司主要是生产各种劳保手套并出口劳保手套。我于4月5日来到康利纺织公司对其进行了初步参观与学习,这个公司有两个大车间,一个车间内主要是机器生产纺织手套所需的棉线,另一个车间内则主要是劳保手套生产加工级包装。第二个车间就是我这次社会实践的主要场所。除了车间,公司还有员工宿舍、食堂和办公室等,在此我就不赘述了。2、实践内容(1)、“打把”在第二个车间里大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劳保手套的初加工,这部分主要是机器纺织,只要把引好线头并有人看着机器就行了。第二部分是用缝纫机锁边,用机器生产的手套口第1页共4页是没有皮筋的,所以第二部分的工作就是用缝纫机给机器生产的手套加上皮筋并锁边。公司生产的手套有好多种,不同的手套锁边的颜色也不同。第三部分公司称之为“打把”,这也是我在康利纺织公司实践的第一个项目,毕竟“打把”并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而纺织机我又不会用,所以我就打算先学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打把”。“打把”的主要内容就是把第二部分加工完的手套整理成十副或十二副一把,用皮筋套好,放在包装袋里。整理的时候会用到一种机器,这个机器里有十对或十二对手掌型的钢片,向外打开时像一面扇子,这时需要将加工好的手套一个个的套在那些手状钢片上,然后按一个按钮,那些钢片就会往回收缩,趁着收缩的时候要将这一把手套的四个手指上套上一个皮筋,在大拇指上套上一个皮筋,并用手在手套下方拖好这一把手套,免得铁片缩回机器时手套掉在地上。最后在这把手套的尾部套上一根皮筋并装袋就可以了。看着别人很有效率的把手套套好并很快的套上皮筋放在袋子里,我也跃跃欲试。可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我单单是第一步把手套套在铁片上就吃尽了“苦头”,不是把一只手套套在了两个钢片上,就是一只手套一头套在上边一头套在下边,有时候直接手套都拿反了。我记得我第一次把十二副手套圆满的套好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而那些工人们早就整理完八九把手套了。终于将手套套好后,我也按下一个按钮,使铁片往回缩,可是我一开始并不知道铁片会完全缩回机器里,如果不用手接好的话手套会掉到地上,而且因为机器缩的太快了,我完全没反应过来要在这一打手套上套皮筋,所以我第一次的劳动成果就全部掉到地上了。没有经历过的话真的不知道,那种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的感觉是怎样的心疼纠结,我当时真是想那头去撞那个破机器。这时旁边的一个姐姐估计是看不下去了,就过来给我示范了一遍,并告诉我一些窍门,比如套手套的时候把手套撑大点比较好套,还告诉我机器向回缩到一半的时候可以先关闭电源暂停一下,把皮筋套好后在打开电源,按下按钮机器就会继续回缩,用手第2页共4页在下方托着手套免得手套掉到地上。在手套口套皮筋的时候皮筋需要扭成“8”型,在一开始我也是不得要领,扭断了好几根皮筋还套不好一个,这时是坐在我后边的一位大娘给我做示范,并告诉我一根皮筋容易断的话可以用两根,可是我试了一下两根皮筋太紧了,我拉不动。和我一起工作的都是女工,她们有四五十岁的大娘,也有二十多岁的姐姐,而我就和她们一起工作了整整五天。午休的时候,我就和那些大娘阿姨姐姐们一起去食堂吃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