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阅读,只有与书相伴的人才能拥有最美好的精神世界。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总想给学生最好的营养品,给他们世上最美丽的阳光,让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飞翔蓝天。这一切都源于我是一个语文教师。而这一切的基础要源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阅读的能力又反映语文学习和掌握的程度。阅读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更是不可忽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能看得见的影响。阅读有利于识字;更有利于写字;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面对这么多好处,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因此低年级阅读能力培养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1、课堂上阅读兴趣的激发低年级儿童好胜好奇、喜欢表演、乐于表现自己,针对这些特点,课上指导学生阅读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趣味阅读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分角色读、竞赛读、表演读、接读、教师示范读……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重要的是教师能针对学生实际因势利导,让朗读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能极大的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如果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并与学生一起朗读、表演,共同分离成功的快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比尾巴》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老师让学生戴上小动物的头饰,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因为情景的摄入,学生读得非常投入,特别入情。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表演把学生带入了情境,表演融入了学生的感情,表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表演使学生喜欢上了阅读,表演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低年级许多课文需要有感情朗读,这正是培养孩子阅读感情的最佳时机。每次确定朗读指导的句子或段落时一定注意要体现出层次性,由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或感情朗读。针对性是说指导朗读要根据学生情况,在学生有问题的地方再加以指导,可以范读、可以引导读、可以分角色读……总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引领学生走入情境而且越读越想读。2、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条件由于一年级刚入学,学生还没有阅读能力,所以课外的阅读不能独立完成。这样一来,家庭的读书氛围尤为重要。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准备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阅读的需要就变得强烈了。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让读书成为孩子们进步的阶梯。从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一生都与书为伴,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