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后进生如今,我国已基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任何适龄青少年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不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我们的办学思想也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因此转化后进生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如何转化后进生的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正确看待自然处之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他们在校的表现也就不一样。另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班内出现部分后进生纯属必然,作为教师应以平常心看待这一点。而且,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学生没有好差的严格界定,爱可以改变一切。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因基础薄弱,有的因家教不当,有的因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因学校教育不当,还有的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要转化差生,必须深入实际调查每一个差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每个差生的特点,因人因材施教,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三、关心,体贴,平等相待;用爱感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般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如果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才能效其行。后进生在许多教师眼中是绊脚石,他们遇到的总是老师的冷面孔,对老师敬而远之,对老师的教育认为可望而不可及;在同学面前后进生总是抬不起头来,有自卑感。要转化后进生,就必须关心他们,对他们和其他学生一律平等。遇到后进生出现问题,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信任。只有这样,后进生才有可能沿着老师的期望发展。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最柔软和感性的区域,只有爱可以到达。四、培养兴趣,树立信心,适时补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后进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授课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让学生喜欢听、乐于学。同时教师要常给学生介绍知识的重要作用,给他们介绍古今中外大器晚成的事例,让后进生树立起学好的信心。通过补课、讲座、组织“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使后进生尽快赶上来。同时,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后进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也有利于班级团结与和谐。五、给后进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有些教师课堂上不提问后进生。我认为:学习、生活中对后进生主动要求做的事,教师要尽量满足他们,让他们成为成功者,享受一些成功者的喜悦。比如对他们降低难度提问,让他们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担任课代表等,这样就会使后进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在各方面都进步的愿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后进生也许学习成绩暂时不好,但是他们在其他方面一定有自己的优势。作为老师,应该具备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每位同学身上的优点。以优点为杠杆,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有了信心,他们一定会后劲十足,迎头赶上。六、多表扬,少批评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信赖、赞扬,后进生也不例外。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会犯老毛病,适时,教师的批评应把握分寸,言语不要太刻薄。后进生的转化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师应循循善诱,不要一棍子打死,在教育工作中密切注意后进生的言行,寻找后进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适时适度地进行表扬,有时一两句赞扬之词胜过一顿严厉的说教,使他们记忆终生。后进生的转化需要老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关心后进生生活,尊重后进生人格,与后进生真诚相待。用爱感化他们,就一定能使后进生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