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27鱼游到了纸上(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八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鱼”1、同学们喜欢金鱼吗?有谁养过金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爱鱼的课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感知“爱鱼”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的青年是怎么爱鱼的?2、学生交流后师小结。(看鱼、画鱼)三、品析“画鱼”1、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默读课文,把青年怎么画鱼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学生交流。(1)“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屏幕出示)a理解“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通过两幅画面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师:读完这一段话后,你特别留意的是哪几个词?“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是什么意思?为了让你们更好地理解,老师借你们两幅图画,现在你理解了吗?谁来说一说?b朗读指导,想象训练师:此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范读生谈:我仿佛看到了——师总结: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位——的青年,这还是一位——的青年,这更是一位——的青年。指名读——齐读(2)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映的是他自己。(2)“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①当青年画鱼的动态时,他还用得着去鱼缸边再看一看吗?为什么?②理解“融为一体”。你怎么理解“融为一体”?与下文哪个句子相呼应?(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3、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画,这才让小女孩发出惊叹:金鱼游到了……①找出小女孩夸奖他的句子。(屏幕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②学学小女孩的夸奖,看谁学得最像。③齐读。让这句话也游到你的心里。④小女孩的惊叫,引得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围观的人如何赞叹?看图想象说话。(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4、听到大家的夸奖,这位青年又有什么反应呢?他听不见,他能看见吗?文中有一处描写了他的眼睛,找出来。从这里,你能感受到什么?(专注)四、感悟“看鱼”1、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如果他就站在你面前,你想问他点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吗?2、学生交流青年“看鱼”的句子。(1)大屏幕出示:“说他特别……从来不说一句话。”理解“静静地”。从这个“静静地”你能看出什么?(专注)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2)他静静地看了多长时间?从文中哪儿看出来?理解“他告诉我……忘了回家。”a、从“每个”你体会到什么?(持之以恒)b、指名读。(3)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①游到纸上的仅仅只有鱼吗?②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③师小结。五、总结升华课文学到这儿,你佩服他吗?是呀,这个青年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他是那样专注地看鱼、勤奋地画鱼,这不仅仅是对金鱼的爱,更是对生活的热爱!这给我们每个健康人留下怎样的思索呢?(《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掌握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11个生字,积累描写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语段;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含义;3.了解通过刻画人物外貌、动作等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能尝试学习这种写法;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内容,在自读自悟中了解和体会通过刻画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这种方法的妙处,并受到聋哑青年这种全神贯注的良好习惯的熏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前谈话:你们喜欢小动物嘛?谁来说说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啊?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图,看金鱼漂亮吗?你们喜欢金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