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浅探定边二中王亚莉一、确立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新政”不断推进,初中学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我校又取消了晚自习,学生在校学习各门课程知识的时间逐渐被减少,打造高效的课堂势必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现实追求。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解决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热情的高投入与学生所获得的素养和能力的低产出的矛盾,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观察及思考,我认为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课堂评价、课后反思等方面对高效课堂的打造意义深远,作用关键。二、课题概述:高效课堂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堂教学效率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可以从三个方向和三个层面进行定义分析:教师层面,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学生层面,教学效率=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这里强调“所有学生”,旨在倡导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即全体性。所谓“一切影响”,是指“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学生形成的有用能力+学生养成的良好非智力因素+负面的影响”;时间方面,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所以,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三、研究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更好的让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主要措施:首先,精心的教学设计——高效课堂的保障前提1.细心了解学生实情了解学情不仅仅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还应了解学生个体情况,不同的个体在同一个知识面前所表现出的接受、理解、运用的能力存在千差万别。2.潜心研究教材内容教学是需要预设的,教学预设源于对教材、学生和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源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3.慧心把握教学目标精彩的教学设计,不仅应具观赏性,更应不乏实效性,若缺乏有效性再怎么精彩也只不过如空中楼阁。教学目标要清晰、可操作、可实现,才能正确定位教学环节,避免教学陷于旁枝末节。既然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以及兴趣、需要等因素,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起点。只有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把握好学生通过学习后的潜在的发展水平,才能有效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设计教学,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可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势必会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无效的行为。其次,丰富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的激活因子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即使课堂活动设计得很完美,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实现环境和实施策略,是难以实现课堂活动整体有效性的。所以打造高效课堂要力争做到:体现多样性。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