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阶段性总结)“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课题阶段总结2010年3月我申请“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教学的探析”上报学校教研部门,一学期来,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通力合作,精心准备,缜密研究,现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一、课题的提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核心问题是教学问题的实质合作,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现在中职学校的订单班越来越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这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当前,由于“普高热”和“高学历热”的兴起,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职业教育本身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不仅人为地造成职业教育生源的相对减少,而且也带来了生源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和整体素质的下降。另外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就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出现了应届本科大学生大量增加的情况,但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未能同步增长,就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造成一定数量的应届本科大学生就业困难,迫使他们在择业时不得不同职业学校学生争夺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是农民工或低文化人员的不断涌现,也在不断挤压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份额。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状况,职业学校要在生源质量的下降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的提高的“夹缝”中得以生存,就必须改变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围绕市场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改变过去“闭门施教”的状况,建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1二、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0年3月)课题立项后,我们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研究方案,拟定开题报告。组长及课题负责人:王海洪,组员为全体信息技术专业部教师。拟定了课题研究进程:第1页共5页1.2010年3月立项开题2.2010年4月——2010年6月咨询、调研、资料整理3.2010年7月阶段总结4.2010年9月——2010年12月总结提炼学校与专业部校企合作的相关做法。5.2011年1月——2011年3月专业部与企业的“订单”培养。6.2011年3月——2011年6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7.2011年7月——2011年10月校企合作可持续化发展8.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形成论文及立项成果。三、近期研究成果(一)“校企合作”的理论分析1.校企合作的定义我国的众多学者对校企合作也作出各不相同的精辟理解。下面是几种典型的理解内容:(1)有些学者从校企合作进行层面上作了解释,阐述了校企合作可根据不同区域及对象以及合作的深度情况进行适度的校企合作。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可以表现在区域和专业设置等层面,也可以反映在办学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等方面,与教育观念、政策支持、国家国情、地域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如:从校企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深度进行层次划分,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浅层次合作。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2会。二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再如:校企合作可分为物质、人力、文化三个层面。文化层面的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最有效、可持续的、最具实质意义的校企合作。(2)还有些学者从校企合作中要注意的原则、过程和目标第2页共5页等方面来理解和解释校企合作。如: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是一种将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各种资源整合,学校把课堂设置到企业,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学习,企业把学生视为正式员工使用,按企业要求进行管理和考核,以培养适合企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还如: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