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主备人:钱国顺时间:9月16日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望岳》学习目标:1、朗读并且背诵全诗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朗读并且背诵诗歌学习难点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一、布置预习•导学1、作家作品导入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诗三首》选取了杜甫不同时期的三首诗,通过这三首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变化。这节课我们学习杜甫青年时代的一首诗《望岳》,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2、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岱宗()决眦()生曾()云二、指导学习•研讨1、学生听录音《望岳》,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2、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3、教师抽生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4、教师明确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5、全班齐读整首诗,要求学生读出感情。6、分组赛读,理解诗歌的意境美。7、探究赏析《望岳》、生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诗歌大意。、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是哪两句?试对这两句进行赏析。、作者当时为什么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体会作者在诗作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三、当堂检测(10分)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3、默写《望岳》四、板书略,见教材全解。第二课时学习内容:《春望》学习目标:1、朗读并且背诵全诗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朗读并且背诵诗歌学习难点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一、布置预习•导学1、作品背景导入:大家知道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叛军攻入长安城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都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来到长安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念家悲已的感情。2、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搔()更短不胜簪()二、指导学习•研讨1、学生听录音《望岳》,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2、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3、教师抽生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4、教师明确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5、全班齐读整首诗,要求学生读出感情。6、分组赛读,理解诗歌的意境美。7、探究赏析《望岳》、生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诗歌大意。、生说说每联写的内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试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做点赏析。、体会作者在诗作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三、当堂检测。1、用诗中的句子填空。、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写诗人对这个特殊春天的感受的诗句是“,”。、“,”表现诗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4、默写《春望》四、板书略(见教材全解)第三课时学习内容:《石壕吏》学习目标:1、朗读并且背诵全诗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朗读并且背诵诗歌学习难点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一、布置预习•导学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背景简介:导入新课: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叫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