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黄文洲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60~62页,练习十一部分练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过程目标:①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②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分数的产生,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五、设计理念:三、教学过程(一)分数的产生1、师:上课开始,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哪位同学愿意上来配合一下?……老师手里拿着一把米尺,这把米尺的长度是1米,现在用这把米尺测量这位同学的身高,(用米尺测量)是1米吗?2米?用“米”作单位,这位同学的身高能不能用整数表示?为了准确表示测量结果,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如果用这把米尺测量我们讲桌的长度呢?2、谈话:我们今天遇到的这种情况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3、谈话:不单在测量物体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数能用整数表示吗?把一块月饼、一包饼干平均分给两人呢?4、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分数)因此,分数是人们为了适应生活和工作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并且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二)、探究新知1、学习分数的意义教师: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了几分之一,你能说出几个具体的分数吗?(生说以前学过的分数)师:请看屏幕,完成填空(说出每份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可以把一个饼,也可以说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条线段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一个班的人数,一堆苹果的个数,一批货物的吨数等,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比如(放课件)引导学生看图填空,完成第一个图,然后让学生说一说1/4表示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二个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图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第二个图把6只熊猫看成一个整体,归纳出一个整体。归纳: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拿来平均分,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拿来平均分,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同时板书单位“1”)由于单位“1”包括的内容很多,很广泛,因此在“1”的上面要加上引号。(1)练习:指出图中的单位“1”.(课件演示)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对。单位“1”既可以指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指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指着黑板),还可以这样理解: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比如把15张桌子平均分成5份,单位“1”就是指15张桌子,把全班同学们平均分成10组,单位“1”就是指全班同学,把100克巧克力平均分成4份,单位“1”就是指100克巧克力.(2)、概括分数意义小结:我们把用来平均分的整体用一个词概括叫做单位“1”,用来平均分的份数也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若干份,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也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2.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3……分子─……分数线5……分母学生: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3.完成课本第62面的做一做。且订正。4、教学分数单位:(1)谈话:同学们真会学习!回想一下:自然数有哪些计数单位?876里包含哪些计数单位?分数也有计数单位,叫分数单位。(2)、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说出上面“做一做”中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他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