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马镇中心学校先学后教师生合作训练拓展2014年秋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导学案编号设计人:执教人:班级:姓名:预学评价: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习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进而复习举例论证方法。能力目标:提高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的论证方式及论证方法。学习难点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习作者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学习流程学习内容方法指导自主预习感受新知1、我从这篇课文中认识了等生字,理解了等词语。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3、我最喜欢的句段有。4、我不理解的词语有。5、我向小组提交的讨论的问题是。大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导入新课展示目标1、导入:(出示图片)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设问:1+1=?学生自由发言,课件提示:一把锯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一个李白+一壶酒”=诗百篇……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呈现目标。检查预学任务导向检查: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给生字注音。3、重点词语的解释。同桌互查,全班抽查。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学小组”教学模式预学——互学——评学-1-歇马镇中心学校先学后教师生合作训练拓展合作互学研读课文1、把在“预学”中遇到的疑难点,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解决。2、围绕以下问题深入探究课文:(1)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的?(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这里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4)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交流后还未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2、探究课文一定要在疏通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3、紧扣文本,理由充分。4、做好记录,选好发言人。展示交流师生评学1、四个小问题每3个小组交流一个,其它小组补充纠正。2、提出疑难,全班讨论解决。突破难点:提出问(—):分析问(—):创造性思维需的要素: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解决问题(—):整合训练巩固提高一、内容理解。1、.分析上述文字,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的观点是()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B.要有创造力,就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而要去探索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D.并非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2、下列材料中,不属于事实论证的一项是()A、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B、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C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独立完成“三学小组”教学模式预学——互学——评学-2-歇马镇中心学校先学后教师生合作训练拓展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3.不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A.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式机器。这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受器做实验,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C.牛顿因成熟的苹果掉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D.麦哲伦于1519年出海航行发现了南美洲,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型的。第二课时“三学小组”教学模式预学——互学——评学-3-歇马镇中心学校先学后教师生合作训练拓展“三学小组”教学模式预学——互学——评学-4-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设置导语检查预学任务导向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组长认真检查,评价公正严格,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