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积的变化的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九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教学难点:探索发现规律并能应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会把数字变大或者变小吗?出示:20师:怎样变大?怎样变小?(指名——)板书:20×2=4020×10=20020÷2=1020÷10=2师:观察这几种方法。分别用什么方法使数字变化的?用乘法使数字变大的时候,后一个数字是前一个数字的几倍。我们就可以说把这个数扩大几倍。相反,用除法使数字变小的时候,就可以说把这个数缩小几倍。板书:扩大缩小2、同学们理解了扩大缩小的概念,下面口算(课件)(l)6扩大4倍是多少?(6×4=24)(2)12缩小3倍是多少?(12÷3=4)(3)12扩大200倍是多少?(12×200=2400)(4)160缩小10倍是多少?(160÷10=16)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出示问题:师:秋天到了,东风小学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学校里准备给三、四年级每个班发面包。希望你们帮帮他们算一算师:东风小学三四年级共有9个班,如果每个班发2袋面包,那三、四年级一共要多少袋?怎样列式?生:9×2=18(袋)⑴提问:2、9、18在乘法算是分别是什么?师:如果一个班发20袋面包,那四年级一共要多少袋?怎样列式?生:9×20=180(袋)⑵师:如果一个班发200袋面包,那四年级一共要多少袋?怎样列式?生:9×200=1800(袋)⑶2、概括规律⑴分层概括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四人一组讨论)小组交流汇报20是2的10倍,180也是18的10倍。或200是2的100倍,那么1800也是180的100倍。让学生多说。③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把发现的规律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乘以几。还可以这样说: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并对照三个算是来理解提问:你们刚才是怎样去观察的,(从上往下)能不能从下往上进行观察,你又会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汇报:200到20缩小了10倍,那么积由1800到180也缩小了10倍。。。老师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或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同样对照三个算是来理解,⑵整体概括规律:同学门很不错,能不能把这两条规律合并成一条呢,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时,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课件出示)3、验证规律:(1)谈话: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论,要再举一例子,看看会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如果有一个例子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就不能把这种发现当作规律,这就是研究数学问题应该持有的严谨的态度。下面老师先出一个题目让大家变化规律。⑵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要求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26×48=124817×12=20426×24=()17×24=()26×12=()17×36=()⑶同学们安静地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展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种⑷通过刚才的老师和同学们举例,证明了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时,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是一条规律。三、应用规律,并巩固新知(课件)引入:下面运用这条规律来解答`1、根据8×50=400,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16×50=8×200=8×25=2×50=2、根据12345679×9=11111111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2345679×18=12345679×27=12345679×27=81×12345679=3、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8×24=432(18×2)×(24÷2)=432(18÷2)×(24×2)=432105×45=4725(105×3)×(45÷3)=47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