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空间想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赋予了新的内容。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和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画出空间图形的直观图,对空间图形中位置关系的识别,恰当地变换处理图形,运用空间图形解决问题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是空间想像能力的核心部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读图、视图能力的培养;重视耐心观察而获取感性认识的推理过程。在高中数学中,用向量坐标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由于很多几何体并不都有“墙角”,因此对于一些几何问题建立直角坐标系之前必须要确定垂直,这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所以要做好两件事,首先要明确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其次要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的方法来解决立体几何的计算问题对于空间想像能力的考查一点都没有降低。用坐标向量法求解的难点在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及求出某些点的坐标(如上底面的顶点);用传统综合几何方法求解的难点在于做出合适的辅助线,以及需要利用某些特殊性质作为基本性质,而在某些情况下利用非坐标向量法求解,一方面不需要作辅助线,极大地降低了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基底可以自由选择,降低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所需要的某些苛刻要求,从而使得求解过程简洁明了。这是新课程高考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发展方向。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牢固的平面几何基础:因为立体几何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平面上处理的,多用平面几何的知识。例如,我们通过观察教室中线、面各种位置关系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1)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没有公共点就是平行,而平行就没有公共点。这两句话对吗?为什么?这里突出直线与直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才平行,而异面直线没有公共点,但不在同一平面内。(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有一个公共点就相交,相交就有一个公共点。这两句话对吗?为什么?这里突出平面与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就相交,且相交于过这点的一条直线,并指出公共点、公共直线的双重性,以及交点交线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3)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有两个公共点?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这时两条直线重合,直线在平面内,平面与平面就相交于过两点的定直线。(4)如果平面与平面有三个公共点时位置关系如何?这里突出相交与重合两种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的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引出联想问题。二、重视基本作图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立体几何离不开图形,学好立体几何应从图形入手,学会画图、视图、用图。首先教师要高度重视作图教学,把图形教学落实到具体。其次教师要从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几何体的直观图入手,作好示范、严格要求,引导学生作出一个个漂亮而富有立体感的直观图,丰富学生的美感和想像力.再次是基本作图技能的训练。如在作位置关系比较复杂的图形时,应先画出限制条件多的线和面,再画限制条件少的线和面。证明线面平行时可以通过“过直线,作平面,找交线”的思路确定要找的直线。再如用平移法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常规作图技能要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最后要非常熟悉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棱锥、正四面体、正方体、直角四面体等),并能正确画图,能在头脑中分析基本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的度量关系及位置关系,使学生关于空间模型的认知结构逐步丰富起来。三、牢牢地掌握立体几何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并能再作题过程中强化它!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证明过的一些典型命题,可以把其作为结论记下来利用这些结论可以很快地求出一些运算起来很繁琐的题目,尤其是在求解选择或填空题时更为方便。对于一些解答题虽然不能直接应用这些结论,但其也会帮助我们打开解题思路,进而求解出答案。例如,可以用向量来证明三垂线定理:若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则这两条直线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