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浅谈如何优化弱智儿童的数学课堂气氛一位教育者曾说过:名师在课堂上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学生学起来就如沐春风,怡然自得。这不仅是说名师的文化底蕴深厚,视野开阔,文学境界高远,重要的是名师具有亲和力,教学思路灵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善于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贴近孩子的生活。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乐中学,玩中学,轻松娱乐的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智障孩子就更需要老师们付出多倍的努力,倾其所有的为孩子们考虑,发挥孩子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近年来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新入学的弱智孩子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现归纳几条粗浅的认识。一、让爱融入生活,把微笑带进课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对于寄宿的弱智孩子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家,老师就是他们的妈妈。弱智孩子的性格特点比较偏激单一,缺乏学习动机,认为学习是任务而不是需要,他喜欢哪个老师,就听哪个老师的话。所以谁最先赢得了孩子的信任,谁就最先赢得让他学习的契机。要想让孩子开始学习,教师就要拿出“爱心、耐心,恒心”对待他们。主动和孩子们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开孩子的心理防线,走进孩子心灵深处。在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帮助孩子们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们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所想所需以及思想动态。五周岁的小姑娘耿五月,父亲年近六旬,母亲患有精神病。入校时小五月很瘦弱单薄,邋遢自卑,我经常给她剪发、梳洗、带零食,找衣服让她感受到母亲阳光般的温暖。现在她喜欢每天侯在学校大门口等老师上班,看到我来校就会跑过来,甜甜地喊着”老师”伸过小手,让我牵着走进教室。经常和孩子们零距离的牵手、拥抱,亲亲脸蛋、一起游戏玩耍,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员,说孩子的话,做孩子的事,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就是他们的游戏伙伴,生活伙伴,学习伙伴,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灵世界就会自然地打开,接纳老师的一切,并进一步“为了老师”而学习。让微笑走进课堂。微笑是人们交流的润滑剂。微笑无须语言的传递,甚至胜过语言的表达力量,微笑会缩短心理距离,拉近人和人的感情。孩子在微笑中会身心愉悦,思维敏捷,自由活泼,记忆力深刻。如自闭症孩子李新雨,很少说话,一次我提问问题时,她想举手又放下,我让她回答,她看着我欲言又止,我走过去笑着拉着她的小手,向她点头、示意她回答,并很快顺势引着她一起说出答案,其实只要她主动说话就是胜利了,于是我就予以大面积的表扬。教育自闭症孩子的关键就是重视孩子、肯定孩子,最大程度的尊重孩子意愿,扭转孩子偏颇的性格和自卑的心理,所以有时候一个眼神就是一种认可,一个肯定就是一种鼓励,一个微笑就是一个希望……微笑做人,微笑处事,微笑有意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二、科学的组织教学,把握教学时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地备课,不仅是指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教材一定要量身定做,教学时间的安排要有弹性,切合学生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合理地地使用教学方法,抓住学生有利的学习时机,还要处理课堂上应急的意外状况,把学生的思路放的出去,收的回来。由于弱智学生的注意范围较窄,时间较短,容易分散,不够稳定,并且转移不够灵活,且不能持久的集中在学习上,所以从根本上说组织教学就是要组织学生的注意,千方百计使他集中,固定或转移到教学活动上来。这就要求:1、教师要理解孩子的注意水平。孩子的注意力不超过几分钟,一次活动内容不宜过多过长,抓住大多数孩子集中精力的最佳时机,采取小剂量短时间教学,穿插相应的儿歌游戏适当休息,合理安排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转移。2、教学方式要多元化。多角度、多种方法启发诱导,使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在较长的时间里相对集中。3、鼓励孩子动手操作。这样既培养孩子的实用技能,通过动手去体验某项内容,又因为亲自动手而使注意力不易分散。比如认识数字7时,可准备七个系列教具,小镰刀,花朵,动物卡……抓住7的形状特点认知,读,数,数空摸写,用小棒摆出或用卡纸撕或折出7的形状来,穿插歌曲“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天涯,在海角,我的朋友在这里”辅助教学。这样集中了各官能系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