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归园田居“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注意字音:羁(jī)拙(zhuō)亩(mǔ)荫(yìn)暧(àì)吠(fèì)樊(fán)疏通课文,解释重点字词适:适应,迎合;韵:气质,本性;羁鸟:笼中鸟;拙:愚拙;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墟里:村落自然: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解题:“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归“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并思考这问题。(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思考:⑴从何而归?⑵为何而归?⑶归向何处?⑷归去如何?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尘网”、“樊笼”1、诗人把“尘网”、“樊笼”比做什么?官场2、把“尘网”、“樊笼”比做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为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1、“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适应仕途中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2、“爱丘山”、“守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为何而归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陶渊明何以要出仕?炼字: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出仕是由于:(一)、生活所迫。(二)、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写作背景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为何而归小结:(1)本性爱田园。(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归向何处?归园田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赏析:为何描绘的那么美?运用了哪些描写技巧?赏析:远景近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以动衬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屋舍的空阔、简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总结:整体来看,写景句运用视觉与听觉描写相结合、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衬静等手法,营造了简朴、空阔、优美、恬淡、朦胧、宁静、和谐的美好意境。这一片美似仙境的田园,怎能不让作者弃官归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