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总结一、今年工作情况(一)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牵引,准入环境持续优化1.深化登记改革措施,努力赢得先行先试政策新突破。稳步实施资本认缴、企业年报和信息公示等制度,换发新版营业执照,开通准入退出网上预审批,试点小额经营社区备案。成功从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到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权,争取实现了省市区三级名称数据对接,成功从市局申请到名称核准和外资企业登记权限。2.启动“先照后证”改革,着力降低市场准入高门槛。牵头实施XX县区“先照后证”工作,将117项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完善信息推送,协调责任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用好用活省局服务业发展24条和市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0条支持政策,放宽企业名称、住所、经营项目限制,施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简化企业迁入程序。3.推行贴心服务举措,助力企业解决落户融资大难题。建立重大项目“直通车”机制,靠前介入、部门联动、专人负责、上门服务。通过“三押一推”帮助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支持以知识产权作为出资,允许以个人技术、劳务出资设立非公司服务业企业。积极响应管委会投资类企业入区要求,分类指导,严把入口,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发展。4.加强标准窗口建设,推动登记工作创造好业绩。开展新政策培训,及时修订有关图表,高效完成系统升级和模拟登记。开辟毕业生创业绿色通道,提供就业环境分析。对简易登记实行受理核准二合一,精简审批流程。截至10月底,已办理内资登记5761件,其中:新增企业745户、注册资本204.5亿元;新增个体1334户、注册金额1.1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户、投资额0.17亿元;办理省名预核240件,市名预核1296件;办理股权出质32件,出质金额8.33亿元,担保金额36.91亿元;办理动产抵押9件,融资2.63亿元。(二)以维护市场经营秩序为核心,市场监管有力有序第1页共4页1.推进市场监管创新转型,落实“网渔”监管推动宽进严管。探索推进“网渔式”市场监管,不断更新监管理念。合理划分监管网格,推动工商、社区网格“双网融合”,建立局、所两级执法联动机制和局、所、网格三级监管网络,推动监管无缝链接。2.实施商标广告培育规制,助推直管区“国”字号形象建设。建立商标数据库,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宣传扶持政策,培养品牌意识,推行商标联络人制度,全程指导协调商标注册申报;强化商标执法,以驰著名和涉外商标、地理标志为重点开展“双保”行动。全年新增注册商标16件,同比增长30%,培育省著商标4件、市著商标11件。依托广告监测数据平台,对金融、食品、房地产、医疗等重点行业广告开展25次专项检查,查处虚假广告案件2件,收缴传单2300份,拆除广告11处。3.强化合同条款指导清理,大力营造诚信守法经营氛围。加强合同法规和典型案例宣讲,面向社会开展专题培训2次,发放资料4300份。对房地产、汽车等重点企业合同制定及履约情况进行排查,规范48户,审查备案14户。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工作,巩固守重企业33户,新发展2户。4.积极开展各类专项整治,着力巩固宜业宜商市场秩序。以商品质量、环境综治、安全生产为抓手,加强质量抽检,对重点时段、区域、商品跟踪监测,出动387人次开展84次检查,检查经营主体2680户次。开展农贸市场治理,检查经营户1340户次,下达整改通知31份,落实整改1160处。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259份,收缴非法爆竹3车,查处违法网吧4家,取缔黑网吧3家,责令15家许可过期砖厂停业整顿。开展投融资理财机构排查,约谈16家涉嫌不规范经营企业,查处虚假宣传1家。全年还开展电动自行车、红盾网剑、“两考”、会所等专项整治十余次。(三)以强化维权化解矛盾为重点,消费环境不断净化1.完善12315平台建设,实现便捷高效维权。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处置、及时反馈的工作机制,加强维权服务站建设,推进维权社会化。开展新《消法》宣传198次,发放资料6300份,受理咨询263件。第2页共4页2.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消费信心得到提振。改进消保执法体系,加强维权数据利用,推行“诉转案”和“调诉对接”。处理12315和市长信箱、信访等转办事项486件,受理率、办结率均为100%,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