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评论类1、掌握言行思想类微评论的写法。2、掌握文学类微评论的写法。1、了解微评论的写作特点。2、掌握微评论的写作方法。题型分类:微写作可分为:(1)文学类:主要考查考生的描述、想象能力,包括写人、写景、状物、叙事等,它更侧重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考查对表达技巧的把握。(2)论述类:这一类题目要求对某一现象、事物发表评论,如短评、读后感等。它更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要运用论证方法,有理有据,短小精悍。(3)实用类:这一类题目要求对某个物品作介绍,如解说词等。它更侧重说明的表达方式,要适当运用说明方法,条理清晰。言行思想类微评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导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越来越注重阅读短小精悍的读物了。在这种背景下,当前的一些评论,更是千方百计地向“微写作”靠拢。我们可以把篇幅短小的评论类创作称为“评论类微写作”,简称为“微评论”。“微”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评说,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这种“微评论”往往用简约、精炼的语言对某一事件、人物、思想或者文学(电影)作品等谈看法,摆观点,讲理由。跟其他评论一样,“微评论”一般都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就中学生而言,评论对象主要分为言行思想和文艺作品两类。那么,如何以精炼的文字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微评论”呢?下面分不同的评论对象结合不同的题型加以说明。知识导航方法点拨言行思想类微评论是对某些社会现象中人们在精神意识、态度准则、思想认识、行为举动等方面表现出的倾向、动态、问题进行分析评论,从而明辨是非,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并进行深入分析、讲清道理。出题人为了使论题更有针对性,通常选择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热点或者人们尚未普遍关注,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却带有某种倾向、趋势的导向性材料,要求学生以一个具体的事实、现象为缘起进行议论、发挥。言行思想类微评论写作基本思路:开头亮观点,即表明评论者对事件或现象的观点,要旗帜鲜明。中间讲道理(两点为宜):可以从正面肯定、从反面否定或既肯定正面又否定反面。结尾总述,或重申观点、提出建议。文学类微评论文学类微评论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评论人通过评论表述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有益的批评和建议。从出题情况看,这类考题大多要求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要求选择其中一点来写,因而读懂作品、确定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选点角度宜小不宜大。对叙事类文学作品,评论的角度应着眼于人物塑造、矛盾冲突等方面;对抒情类文学作品,评论的角度应偏重于艺术意境、感情抒发等方面。对一篇作品,是评人物形象,还是评情节安排;是评某一细节,还是评全篇结构;是评思想意义,还是评语言风格,都需要评论者认真权衡,初学者最好选一个小的内容。在语言上,应该尽量用形象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美感的文字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加文学评论味。但是,学生要学习文学评论的模式和写法,首先要积累一些鉴赏术语和典范的示例。文学评论类微写作基本思路:开头梗概复述。在对原文情节的梗概复述中,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引出论点。可使用一个判断句来加强语气。选择论点的方法:从内容上,选择的论点应能满足从人物形象看主题的需要;从形式上,可以从下面几个评论方向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特色(即人物性格的几个方面),故事结构特色(如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特色(如个性化、生活化等),写作技巧特色(如对比、讽刺、带有其他文体特征等)。中间以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应是作品自身,可以边节录边评论。最好分为两个以上方面。以其他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人物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结尾重申自己的观点以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发出感慨。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给大家提供一种基本的写作思路,随着考题的变化,答题的思路与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不同题型的不同问题理清思路,随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