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心归去学生活动单VIP免费

我心归去学生活动单_第1页
1/2
我心归去学生活动单_第2页
2/2
韩少功《我心归去》教学活动单(学生用)【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采用的对比手法,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2.体会作者借助具体的场景表达抽象的情感,把说理蕴藏于形象中的写法【学习重点】研习课文,讨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言。【学习难点】了解将抽象的感情化作具体的场景,把说理蕴藏于形象中的写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活动过程】一、预习·反馈·导学1.知识储备①简介作者:人物关系①简介作者:韩少功,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引起各方争论。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根》,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爸爸爸》、《女女女》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厚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2000年,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②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的。1.明确字音:别墅()逃遁()熠熠闪光()静谧()贫瘠()奇诡()悲怆()眷顾()麦穗()草坂()潦倒()矫饰()2.预习思考(1)回忆《想北平》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说说韩少功又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有什么作用。(2)联系上下文,请回答故乡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有哪些?二、合作·提炼·探究课堂活动一:1.预习检查别墅()逃遁()熠熠闪光()静谧()贫瘠()奇诡()悲怆()眷顾()麦穗()草坂()潦倒()矫饰()2.朗读课文1(1)自由朗读(2)指名读(学生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点评)①第二段:“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遁逃。”用了哪种手法?有什么作用?②第三段:“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表现出了怎样的情绪?③第四段:“即使能活得很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用了哪些修辞方法?④第六段:回忆《想北平》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说说韩少功又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有什么作用。⑤第八段:为什么说“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⑥现在让我们理解作者在第七段为什么说“故乡的美中含悲”?⑦第九段:1)为什么说故乡不等于出生地?2)为什么说“只有艰辛劳动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3)第九段“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怎么理解?三、总结作者对故乡这一文化概念的思考有哪些?四、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第一段,作者就展示了自己在法国的优裕的物质生活,与下文记忆中故乡浮粪四溢的废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贫穷落后的忧虑与失望。B.第三段里“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探究”是无聊至极的举动,夸张的细节描写,夸大的语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孤独与空虚。C.第四段写对故乡的思念,选择了“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等日常生活里的意象,表现了对故乡的熟稔,思乡之情已融入了“我”的生活与血脉之中。D.作者为文跌宕起伏,灵活化用诗文,记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E.作者从对法国游历的记叙开始,描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再到思乡之情的抒发,最后是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悟,完成了主题的升华。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心归去学生活动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