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一:公关调查(一)基础性调查1、组织自身状况信息。2、公众的各种信息。3、组织环境的各种信息。(二)周期性调查1、公众及其舆论的变化情况调查2、组织形象及其变化调查一、公共关系调查的类型(一)、基础性调查1、组织自身状况的各种信息。(1)组织的性质、规模、经营状况、趋势等。(2)组织人员、人才结构、竞争优势与问题。(3)产品和服务(4)经营理念、文化与制度、管理和发展战略等(5)组织的发展历史,成就、困难与问题2、公众的各种信息内部公众的数量、文化程度、专长、性别与年龄构成。外部公众的数量、分布、关联性、与组织联系的方式、渠道3、关于组织环境的各种信息法律、法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状况;市场规模、居民消费能力;竞争对手情况等(二)周期性调查1、公众及其舆论变化情况内部公众的意见、建议、要求与态度变化及成因外部公众数量与类型变化、对组织的要求、期望、评价、态度、满意度等的变化及原因相对一致的公众意见和态度形成公众舆论,要对公众舆论进行定量分析,对公众舆论进行准确定位和趋势分析(1)、舆论标志用舆论标志来来体现各种意见的强度和亮度,反映各种意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所达到的规模和趋势。舆论标志可分为四个等级主导舆论:一定区域内70%以上的公众所持意见分支舆论:同时存在几种意见,每种意见都有一定数量公众。次舆论:只在局部地方有一定数量公众,但不具全局性质。微舆论:在个别地方,只有少部分公众坚持意见。(2)、舆论指标Ⅰ、舆论亮度指标:持某种意见的公众的分布区域、类型和数量多少,显示该种意见的影响大小。计算公式:①舆论亮度=被调查公众数量×分布区域×类型②计算持某种或相反意见的公众所占比例肯定意见亮度指标LK=K/LS=K/K+F)否定意见亮度指标Lf=f/LS=f/(K+f)注:K是指持肯定意见公众数量,f是指持否定意见公众数量,Ls是指持肯定意见公众数量和持否定意见公众数量之和例:在4个区域,3类公众中调查500公众,则:其舆论亮度指标L=500×4×3=6000人,即通过500人的调查,可以大致推断6000人的意见。若500人中,350人赞成,100人反对,50人未表态。则Lk=350/(350+100)×100%=77.78%Ls=100/(350+100))×100%=22.22%Ⅱ舆论强度指标舆论强度指标(q):用来测定公众意见和态度的强烈程度,确切说明公众所持肯定、否定意见和态度的层次差别。例:公众对组织的某项决策的意见态度分为:十分赞成、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不够赞成、不赞成、极不赞成7个级差,可用数轴组成级差图-D-C-BABCD极不比无比赞十不赞较所较成分赞成不谓赞赞成赞成成成例题假如调查了1000公众,其中对组织的某项决定持赞同态度的人为600人,持否定态度的人300人,态度不明确的100人,而赞同的人中,十分赞成、赞成、比较赞成的分别为100、200、300人,持否定态度的公众中,不够赞成、不赞成、极不赞成的分别为150、100、50人则舆论强度指标是:qk=B/Ls×100%=300/(600+300)=33.33%qk=D/Ls×100%=100/(600+300)=11.11%qf=-D/Ls×100%=50/(600+300)=5.56%Ⅲ舆论测量模型将舆论亮度指标和舆论强度指标结合起来可形成舆论测量模型-D-C-BABCD2、组织形象及其变化情况(1)组织形象地位(2)组织形象要素分析3、组织环境的变化情况组织环境要素变化情况及其对组织发展和公众关系的影响与组织有关的社会时尚、市场状况、竞争对手等变化情况及其对组织经营活动的影响(三)专题性调查为满足组织具体的公关问题的专门需要而随时进行的调查二、公共关系调查的过程调查是一种过程,它由相关的几个基本步骤构成,在调查进行中,这几个基本步骤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施行。其目的,就是确保前期调查的科学性和调查结论的可靠性。(一)调查课题的确定1、探测性课题:对组织存在的不明确的问题进行调查,即回答是与非的问题2、描述性课题:对市场上存在的客观情况如实加以描述和反映,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因果性课题:对公众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之间或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行调查,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结果,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二)调查方案的制定1、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