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感觉器官什么是感觉(Sensation)?是客观事物(某种特性)在人脑的主观反映感觉的产生: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感受刺激②传入通路的信息传入③中枢的整合分析感觉器官感觉系统(外周+中枢)生态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种群个体系统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器官感觉器官:眼、耳、前庭等的生理功能及其机制。本章内容第一节基本概念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感受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机构或装置。感受器的分类:1、分布部位分内感受器:平衡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内脏感受器外感受器:距离感受器:视、听、嗅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3、感觉效应分:视觉:视锥(cones)、视杆(rods)细胞听觉:毛细胞(haircells)嗅觉:嗅细胞(olfactorycells)味觉:味蕾(tastebud)痛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触压觉:环层小体等4、结构形式分:简单:感受细胞、神经末梢复杂:感受细胞+非神经附属结构2、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二)感觉器官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感觉器官。眼、耳、前庭、嗅黏膜、味蕾等。感觉器官的功能:感觉器官如何感受外界多种多样,且复杂多变的刺激,将这些信息精确地传递到感觉中枢。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一)适宜刺激(感受刺激的特异敏感性):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觉阈(阈值):强度阈值: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产生的最小适宜刺激强度时间阈值:面积阈值:感觉辨别阈:能够在感觉上分辨的同种性质刺激的最小强度差异。有效刺激:电刺激一般能成为有效刺激(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内外环境刺激的多种能量形式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觉皮质的生物电信号(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感受器换能作用通过感受器产生感受器电位来实现。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传入神经神经冲动(AP)感受器电位的性质:局部电位感受器局部电位的特点:不具“全或无”性质;一定范围内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局部扩布,不能远距离传导;局部实现时空总和。感受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关系:感受器的阈刺激强度(图9-1)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取决于局部电位的时间和空间总和(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对刺激信息的编码作用(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编码作用)刺激信息:性质:感受器上的特异蛋白质或离子通道部位:感受器的分布专用线路强度:感受蛋白或离子通道受适宜刺激影响的强度特性时间:感受蛋白或离子通道受适宜刺激影响的时间特性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元的多少(图9-2)和产生的神经冲动的频率(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感受刺激的持续性)指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器反应逐渐降低的现象。产生机制:感受器的换能过程离子通道(膜)的功能状态细胞活动特性突触传递特性中枢信息整合类型类型与意义: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慢适应感受器:痛觉、血压人体大约有90%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视觉器官:眼的结构折光成像系统感光换能系统视觉的适宜刺激:可见光(波长370~740nm的电磁波)第二节视觉器官可见光眼的折光系统折射成像视网膜的感光系统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视N冲动视觉中枢→视觉眼的感光系统眼的功能1、光学原理:光线由一媒介进入另一媒介所构成的单球面折光体时,就会发生折射。折射能力(F2)的大小由该单球面折光体的曲率半径(r)和折射率(n2)决定。若空气的折射率n1,其关系式为:F2=(后主焦距)n2·rn2-n1折光体的折光能力还可用焦度(D)表示:D=1/F21D=100度F2越小,其折光能力越强;n2越大,其折光能力越强;r越小,其折光能力越强。一、折光系统的功能与视调节(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光学特性2、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空气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折射率1.0001.3361.3361.4371.336曲率半径7.8(前)10.0(前)6.8(后)-6.0(后)6m以外的光线可认为近于平行光。人眼的总折光能力为59D折光系统:简化眼: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曲率半径为5m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于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简化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