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与未来•第一章生态演变与人类文明•第二章生态文明•第三章循环经济•第四章生态工业•第五章清洁生产•第六章绿色农业•第七章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生产的法律基础和政策基础第一章生态演变与人类文明•第一节环境和环境问题•第二节采集狩猎文明与原生环境问题•第三节农耕文明与生态演变•第四节工业文明与环境污染思考题1.环境问题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各具有什么特点?与人类文明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2.分析中西方古代环境保护思想。3.工业革命后的环境问题具有什么特点?4.为什么环境问题在工业革命后尤为突出?5.分析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过程。6.环境保护发展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国际会议?了解其主要内容。•人类是生态环境的产物,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又是自然生态的改造者,通过社会性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是由人们的生存方式以及生存方式所创造的文明决定的。不同生产方式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类型。•生态演变是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的主轴越靠近当代,导致的生态恶化的人为破坏越明显。第一节环境和环境问题一、环境环境: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不同研究范围环境范围也不同。环境的特性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和表述。•从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利弊角度来考察和研究环境,有以下特点:(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是部分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所形成的结构以及所呈现出的状态决定。(2)变动性与稳定性:环境是变化的,具有变动性;环境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稳定性。二者是共生的,相辅相成的。(3)资源性与价值性:环境价值源于环境的资源性,环境状态影响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二、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分类:(1)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2)次生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污染物质进入环境,使自然环境的组成、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构、功能遭到破坏,引起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系统破坏和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危害的现象。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噪声、热、电磁辐射、放射性等污染。•生态破坏则是由于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界而引起的区域性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乱砍森林造成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等。•广义的环境问题还包括:人口激增、资源短缺、自然灾害、地方病、气候异常等。•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难以分开,它们常常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第二节采集狩猎文明与原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先于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与环境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关。•300万年前的第三纪,气候炎热湿润,古猿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森林——采集、捕鱼狩猎过度引起生物资源枯竭,迁移。•距今300万年时,第四纪冰期,气候寒冷,森林减少,古猿因不适应而大批死亡。活下来:走下树木学会制造和利用工具。•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对环境的影响有限。第三节农耕文明与生态演变•距今大约8000年前,人类学会了农耕和畜牧,由原始社会进入了农业社会,对环境的影响作用逐渐显现。•由于”刀耕火种“的掠夺式经营加上不断扩大更低等原因,破坏了植被,产生了以土地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农业革命以后,人们学会了驯化野生动物、植物,使食物有保障,随着农耕发展,对环境影响加剧,由于农业文明发展不当带来生态与环境恶化,致使文明衰落。一、农耕文明兴衰•1.古埃及•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赐予”。夏季淤泥是肥料,适合种植农作物。兴盛近100代人。•后来由于上游地区的森林不断砍伐,过度垦荒、放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尼罗河泥沙剧增,大片土地荒漠化,沙漠化,使“地中海粮仓”变成生态与环境恶化、经济贫困地区。2.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现今的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