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日雪景的成语•白雪茫茫银装素裹万里雪飘千里冰封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寒冬腊月冰清玉洁滴水成冰瑞雪纷飞漫天飞雪朔风凛冽寒气逼人雪上加霜阳春白雪冬日夏云冬寒抱冰十冬腊月雪中送炭冷若冰霜冰魂雪魄岁暮天寒天寒地冻漫天风雪咏雪诗句集锦——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惧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毛泽东1.品味诗歌中展现的美感。2.学习诗人写景状物的方法。3.背诵,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雪》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yuan2]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爱国民主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即赠此词。柳读后,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在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分析上阕1.北国风光怎样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法上动静结合。2.下面的内容由哪一个字领起?4.“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望”思考:望到了什么?3.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先总写,后分写6.作者认为还有那种景色是美丽的呢?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把静态描绘成动态,运蜡象,白色的象。把静态描绘成动态,运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须”的意思是等到。表明天还没有晴,所以这句话是虚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总写具体描写展开想象雄伟壮阔形象鲜明动静结合修辞丰富生机勃勃先实后虚意境壮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赞颂河山壮丽秀美。1.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明确: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分析下阕2.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明确:“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