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吸收营养影响因素都君超•光照•温度•水分•PH值•土壤吸收营养方式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有三个途径:①截获②扩散③质流③①②根土壤截获截获::是指根系在土壤里伸展过程中吸收直接接触到的养分。对移动性小的离子较重要.如Cu、Mg.(10%)质流质流((集流集流))::是因植物蒸腾作用而引起的土壤养分随土壤水分流动的运动。速度较快,但要求水分和离子浓度足够大。NO3-之类高溶解性的离子主要吸收机质.N、Ca、B、Mo质流扩散:扩散:是指土壤溶液中当某种养分的浓度出现差异时所引起的养分运动。速度较慢,每天只有几毫米.离子浓度及含水量影响P、K扩散。光照能量的供应:吸收养料需要能量,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大,吸收的能量多,养分吸收也多;酶的诱导和代谢途径上需要光照、硝酸还原酶的激活需要光;蒸腾作用:光可调节叶子气孔的开关,而影响蒸腾作用。水分•水分对植物养分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加速肥料的溶解和有机肥的矿化,促进养分释放;•另一方面释放土壤中养分的浓度,并加速养分的流失.所以雨天不宜施肥,钾肥在不正常气候条件下的肥效远远超过正常年份,这是由于钾能增强作物抗胁迫性通气•通气有利于有氧呼吸,也有利于养分的吸收,因为有氧呼吸可形成较多的ATP,供阴阳离子的吸收。反之,土壤排水不良,呈嫌气状态,作物非但吸收养分少,甚至根部还有外渗,排水通气后才能恢复,施肥常结合中耕除草,促使作物更好地吸收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PH(土壤反应)•在酸性反应中,植物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碱性反应中,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土壤反应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生物作用)和土中矿物质的溶解和沉淀(化学作用)因而间接影响了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多寡酸性条件,氮磷钾利用率低,磷极低酸性土壤,钙镁硫利用率极低碱性土壤,铁锰铜锌利用率低由图所示,土壤释放养分最佳PH为6-6.5BNZnMgCuCaMnKFeP拮抗作用协助作用营养元素间的拮抗作用和协助作用示意图土壤ÎÞ»úÎïÖÊ£¨45%£©ÓлúÎïÖÊ£¨5%£©固体组分(50%)¿ÕÆø£¨25%£©Ë®£¨25%£©孔隙(50%)Ö²ÎïȺÂ䶯ÎïȺÂä生物群土壤自然土壤剖面可以划分为几个基本土层,从地表向下为:枯枝落叶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A、E、B层合称为土体,是成土作用最为活跃的层次和真正意义上的土壤层。•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砂、粉砂和粘粒)相互胶结在一起而形成的团聚体,也称土壤自然结构体•多数土壤团聚体的体积较单个土粒为大,它们之间的孔隙往往也比砂、粉砂和粘粒之间的孔隙大得多,从而可以促进空气和水分的运动,并为植物根系的伸展提供空间,为土壤动物的活动提供通道。由此可见,土壤结构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改变土壤的质地,并进而改善土壤的生产力。土壤胶体构造示意图土壤胶体的结构和性质四面体中的硅可被铝代换Si4+Al3+八面体中的铝可被铁、镁代换Al3+Fe2+或Mg2+土壤胶体的结构和性质•功能:•对养分的物理吸附(表面能)•对阳离子代换吸附•对阴离子吸收•物理吸附:分布于物体表面的分子,受到分子引力不均衡性影响,比物质内部分子具有更多自由度,及表面能。•表面能的大小与物体表面能有关,土粒越细,表面能越大,能更多吸附养分。•正附性:降低土壤溶液表面张力的溶质分子,聚集在土壤胶体表面,形成胶体表面浓度高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暂时保存养分,有利于根的吸收•负附性:土壤溶液表面张力的溶质分子浓度上升,被表面排斥而聚集在土壤胶体较远处,形成胶体表面浓度比周围水溶液低,养分不能被吸收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一)概念:土壤中带负电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互相交换,称为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粒土壤胶粒Ca2+NH4++3K++Ca2++NH4+K+K+K+交换性阳离子可分两种:①致酸离子H+Al3+②盐基离子Ca2+、Mg2+、K+、NH4+、Na+阳离子交换(二)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基本特征1、可逆反应2、等价交换3、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三)影响阳离子交换的因素(1)离子价:高价离子交换能力>低价离子(2)离子半径和离子水化半径(3)离子的运动速度(4)离子浓度Fe3+>Al3+>H+>Ca2+>Mg2+>NH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