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1.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积累8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2、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日,让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2、板书:牛顿在暴风雨中3、出示课文第1-4节,找找哪些地方看出暴风雨很大。4、沟通句子,随机进行生字教学:“罕、袭、泛、滥”。理解“罕见、袭击、泛滥”的意思。5、师: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你们会怎么做?6、沟通。7、齐读第1-4节。8、师: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听课文录音5-10)边听边想,你有什么疑问?9、学生质疑。(预设:牛顿为什么在暴风雨中做实验?做什么实验他真的“疯了”吗?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2、生字教学:“蓬、疯、撑”正音。“蝙蝠”沟通记字方法。“扰”找姐妹字:“优、忧、犹”3、解决问题一: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实验?(1)读6-8节,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第7节)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沟通:牛顿想了解风力。(3)师生接读第6、7节:牛顿的头发……浑身……有时候……有时候……每跳一次……有几次……(4)板书:了解风力4、解决问题二: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默读5-8节后,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沟通找到的有关句子。(第8节2-5句)5、解决问题三:他真的“疯了”吗?(1)再读第8节。(2)思考: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3)板书:爱讨论勇敢6、解决问题四: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思考:妈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读妈妈想的内容。三、复习巩固。1、选词填空(词句活动室第一题)2、妙笔生花。(词句活动室第二题)(1)比较句子:妈妈寻找牛顿。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2)读一读,多了哪些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具体描写了妈妈当时的动作和焦急的心情)(3)(圈画动词)小结:这样句子就更具体、更形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了。(4)练习写话:爸爸查找资料。课外延伸:查一查:牛顿的其他故事。2.小学三年级语文《牛顿在暴风雨中》教案教学过程:一、媒体引入,体会暴风雨的猛烈程度1.观看媒体,简要说说画面内容。师:请你先来看段录象,待会儿,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看到的这场暴风雨。板书:暴风雨指导字形:暴2.沟通随机解释“泛滥”:出示:泛滥泛滥就是指江河的水太多了,以至于都溢出来了。所以,你看,它们的部首都是……(三点水旁)3.引说:出示:罕见、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洪水泛滥、房屋倒塌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顿时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没过多久,便能看见……(洪水泛滥、房屋倒塌)出示词卡理解:“罕见”的意思就是“少见”。这样来势汹汹的暴风雨的确是难得一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用屏幕上所给出的词自己来连贯地说说这场暴风雨吗。(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顿时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没过多久,便能看见洪水泛滥、房屋倒塌。)5.出示第一节。师:公元1658年的9月3日,英国也遭受了这样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出示:第1节板书:罕见文中是如何介绍这场罕见的暴风雨的?自己读读,注意读出这场暴风雨的罕见和来势汹汹?(指名读)6.遇到这样的暴风雨,人们一般会怎么做呢?(躲在家里、不敢出门。)7.小结,揭示课题。师:你们说的一点也不错。然而,有一个人却是迎着暴风雨而上,他就是……补充完整课题师:今日,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第23课,就为我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