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常见的成语故事精选(10篇)1.不常见的成语故事精选擢发难数战国中期,魏国有个很有才学的人,名叫范睢(jū)。尽管他学就匡世治国之才,却得不到重用。一次,魏国派“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也叫范睢加入随员队伍,以壮声势。谁知到了齐国后,齐襄王久慕范睢的大名,就派人赐他十斤黄金,还有牛酒,但被范睢委婉地拒绝了;而齐襄王对须贾等人则迟迟不予接见。为此,须贾妒而生疑,以为范雎与齐国有私通。回国后,就在国相魏齐面前,说了范睢的坏话。魏齐信以为真,便以里通外国罪,将范睢打得奄奄一息,范雎惨遭一顿毒打后装死,结果被扔进厕所里范雎央求看守使计得以逃脱,更名为张禄,逃往秦国。不久,范雎的才能便得到秦昭王的重用,秦昭王四十一年被封应侯,任相国。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后来,魏王听闻秦国将东伐韩国、魏国,惶恐不安,便派须贾出使秦国,向秦昭王求和。范睢获悉消息后,便约须贾私下见面,须贾见到范雎大惊失色,他以为范雎早已死去,没想到他在秦国活得有模有样的,便送东西给范睢,希望在范睢的引荐下,见秦相张禄一面。范雎为使须贾弄清真相,爽快地答应了。须贾来到秦相府后,才发现范睢就是张禄。于是,惊恐万状,敞开衣服,爬行到范雎面前,一个劲儿地磕头谢罪说:“擢(zhuó)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意思是说,将我的头发都拔下来计算我的罪过,都还不够数的。范睢当面历数须贾三大罪状,然后报告给秦昭王,秦昭王下令将须贾赶走了。2.不常见的成语故事精选楚囚对泣公元291年,西晋宗室诸王掀起了一场争权夺利的内乱,十六年间先后有八王卷入这场战乱,史称“八王之乱”。其直接后果是国内生灵涂炭,民生凋敝,百姓被迫揭竿而起。而此时迁居到中原的少数民族贵族也趁乱起兵,争夺统治权。公元316年,匈奴贵族刘曜占领了长安城,晋愍帝司马邺出城求降,西晋至此覆灭。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次年,南渡过江的皇族宗亲、世家大族与南方世族结成联盟,共同拥立琅琊王司马睿为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这些逃难的贵族、官僚刚有了容身之地,就乐不思蜀重新过起了花天酒地的日子。但是,还有一些人不忘国耻,心系国事。有一天,士大夫们又在建康郊外的新亭聚会宴饮。武城侯周颉闷闷不乐地放下酒杯,叹气说道:“眼前的景色依旧,可是山河破裂,国家巳大不同于往日了。”其他人闻言也伤感起来,想起家园故国沦陷异族之手全都大哭起来。宰相王导虽然也伤痛,但眼见众人啼哭,就起身大声喊道:“我们现在应该想想怎么为国家出力,恢复中原,岂能像楚囚一样相对哭泣?”他让大家发奋振作,不要效仿春秋时期被晋国俘虏的楚国人那样徒然相对哭泣。王导的一席话让众人备受鼓舞,他们马上停止了哭泣后来,王导带领北方士族与南方士族合作,一起辅佐晋元帝,巩固了东晋的统治。3.不常见的成语故事精选楚弓楚得据《说苑·至公》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楚共王有一张宝贵的“乌号之弓”。据传说这把弓是黄帝遗留下来的,尽管此说难以让人信任,但它无疑是一张绝好的弓。楚共王很爱打猎,常常带着一批随从人员,骑着快马,拿着弓箭,在山野里猎取各种飞禽野兽。有一次,他骑马追逐几只野兽,眼看快要追上了,他想拿出弓箭向野兽射去。不料,弓已不知去向。原来他跑得太快,在颠簸中把弓给丢了。丢了一张制作得非常精致的好弓,随从人员都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他们焦急万分地对楚共王说:“大王,让我们回头沿路寻找吧。”楚共王摇摇头阻止说:“不要去寻找了。我是楚国人,这弓丢在楚地,让楚国人拾去了还是在楚国人手里,有什么必要再去寻找它呢?”随从人员听了,钦佩地说:“大王的话讲得真有道理。”就这样,他们不再去寻找弓了。这事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则不以为然地说:“可惜啊楚共王的话包含得还不够大。应该这样说:一个人丢失了弓,另一个人得到了,何必一定要是楚国人呢?”人们听了孔子的话,都赞扬说:“孔子的话,才真正达到大公的地步了。”下载后可任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