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研究近年来,随着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扶持,XX县区围绕发展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将基层农田水利建设摆在农业基础设施的首要位置,在基层组织实施了如土地整治、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代化农业、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等项目,提高了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据统计,我国“十二五”水利投资年均增速20%以上,较“十一五”18%的年均增速有所提高。水利建设投资从“十一五”的7000亿元增加至“十二五”的1.8万亿元,新增约1.1万亿元。经过多方努力建设,我国在县、乡基层建设了较为完善的“浇、排、引、蓄、节”等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基层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基层多部门负责,建设标准不统一。目前,XX省县区级组织实施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主要有土地整治、现代农业、新增千亿斤田间工程、农田水利项目县等,分别归属于土地、财政、发改、水利、农业等部门。在项目规划和设计时,每个部门各自为政,分别按照本系统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建设,在基层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同一个村的同一块地里,如变压器台区、井深、井房、井台、出水口、渠道等规格样式不一,造成了群众在农业生产操作中的混乱,不利于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二)水电建设分离,不能实现统一管理。在基层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中,大多数项目的机井高低压配套工程由两个以上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特别是高压配套问题,由电业部门自下向上进行申报实施,往往水利建设中的机井、水泵、地埋管道都建设完毕,高压配套迟迟不到位,农民看着建设好的水利工程无法使用。在配套完成后,农田水利项目用电管理又和电业部门正常的管理进行了分离,由项目村自治管理,个别地方管理人员随意提高电价,造成了基层群众对项目建设和国家农业政策的偏见和意见。(三)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各级政第1页共4页府在争取和申报农田水利项目时,都十分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勘察、设计、论证、申报,批复后进行实施,项目建设完工验收后财产移交给乡村,就算是大功告成、圆满结束了。目前,乡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对于建设好的农田水利工程维修、保养力不从心,这些井、沟、渠、路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便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寿命,不能充分发挥国家投资建设的最大效果,造成了工程损失和浪费。二、基层农田水利建设应做好的工作(一)认真学习国家有关农业项目的政策精神。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我国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XX年高出1倍,即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据此估算,到“十三五”末期,全国水利投资有望达到3万亿元左右。由此可见,在十三五”期间,全国范围内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规模会越来越大。各级政府部门都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各项政策和精神,时刻关注最新动态和变化。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从国家层面上进行了有关机构、职能改革,省、市、县也随之变动,预计到20XX年3月,县级地方机构改革将要完成,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方面要进行部门职能的整合与统一,彻底解决各自为政、多头建设的弊端,我们要尽快学习熟悉新的政府机构改革,为更好地组织申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做好前提工作。(二)设计要切合地方实际又具有前瞻性。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好坏,勘察设计是前提和基础。如平原地带粮食主产区要按照“土地平整、格田成方、沟渠通畅、道路相连、绿化配套、建筑物齐全、管护落实”的高标准进行勘察设计,实现“建一片、成一片、增一片、带多片”的项目区功能。在项目设计时,还要有前瞻性。新形势下随着农民土地确权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加快,使以后现代化、集约化农业生产得以实现。因此,在项目设计时要预留出充分的时间、地理、技术标准空间,让规模化农业顺利快速发展。(三)各级部门紧密配合,做好基层的组织工作在项目组织申报阶段,由省、市、县三级职能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从项第2页共4页目的整体规划、设计、批复等环节做好配合。在项目具体建设中,要由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