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三化建设调研报告本文通过对制约基层“三化”建设中存在的部分干部对“三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部分单位对“三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强加给国税机关的增收压力与“三化”建设的要求矛盾突出,税收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三个难题”,不同地区税收征管工作上的差异,“三化”建设必备的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和结构优化相对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罗列和分析,并运用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六个统筹、六个协调”的对策,即统筹改革过程、经费分配、条块关系、系统开发、监控机制、人力管理,促进基层“三化”建设与干部思想认识、经费投入、组织收入工作、科技兴税、区域发展、队伍建设相协调。为进一步加强国税系统基层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建设水平,省国税局于**年制定下发了《XX省国税系统基层“三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一年多来,基层国税部门以税收法治化为目标,以税收信息化为依托,以加强征管基础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以执法规范化、工作标准化和管理科学化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三化”建设,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通过深化改革,国税基层单位基本上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税收征管、税收服务和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信息化应用的广泛深入,促进了国税工作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构建学习型组织,干部队伍活力显著增强,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在基层“三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体分析制约基层“三化”建设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一、制约基层“三化”建设的六大障碍1、基层部分干部对“三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存在三个模糊认识:一是与己无关。有少数干部认为,“三化”建设是上级的事、领导的事、别人的事,没有主动参与意识。二是得过且过。有少数干部认为,“三化”建设的要求太高,但别人能过他也能将就,精益求精不够,进取心不强。三是甘于落后。第1页共8页有少数干部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干部抱着自己记忆力减弱、精气神不济等客观原因,思想停滞、反应不灵、工作方法老套、不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跟不上现代税收工作的节拍。存在三个不到位:一是对深化改革认识不到位。近年来,基层国税部门的改革过于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干部思想波动,情绪不稳,或多或少影响到正常工作。二是对以考促学认识不到位。近年来,国税部门的考试过于频繁,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照顾好家庭,还要应付考试,确实让一些干部忙得焦头烂额。三是对竞争上岗认识不到位。一些干部缺乏竞争意识,心理上一味求稳怕出头,行动上顾虑落选怕“出丑”,甚至认为,竞争不竞争最后都是组织上说了算,加之竞争的年龄限制,让许多40岁开外的人感到没有了奔头,挫伤了其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少数同志不免产生混日子的念头,人人积极参与“三化”建设的浓郁氛围尚未有效形成。2、基层部分单位对“三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要确保“三化”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有一定的财力来支撑,而目前有部分基层单位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导致对“三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这部分单位经费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国税系统人头办公经费分配的不合理。现行的经费分配方案是1994年国地税机构分设时制定的,当时在确定经费基数上就存在明显不足,出现了很多矛盾,且长期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调整,以致当初经费分配得少的单位越来越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经费相对来说是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入不敷出。国税建局十年来,经费最高和最低的基层单位之间的累计差额超过了上千万。目前,经费高的基层单位年人均经费多达10余万元,经费少的单位仅3万多元。不仅苏南苏北差别大,即使同属一个省辖市,高低悬殊也不小。这不仅造成了各地干部之间福利待遇的不同,而且严重制约了这部分单位对“三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如d县国税局收入任务在省辖市国税系统中一直位居前列,而人均经费却是倒数,任务与经费成反比,形成经费赤字。3、一些地方政府强加给国税机关的增收压力与“三化”建设的要求矛盾突出。目前,国税系统内部下达的收入任务指标与经济发展形势、税源增长状况基本上是相适应的,即使是经第2页共8页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