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负义》读有感—读《蝌蚪负义》有感实验中学08级12班刘潇潇每个人都知道,蝌蚪是癞蛤蟆的后代,这个小故事,就是关于一只小蝌蚪的。这只小蝌蚪原来跟它的父母一起生活在一个烂泥坑中,一次连降暴雨,它便被顺着水流,游进了池塘。换了天地后,它渐渐与池塘中的鱼儿熟悉了,交了好多好朋友,但它常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它十分渴望它是一条鱼儿,但它偏偏是蟾蜍的后代,它感到十分羞耻,所以它尽可能不让朋友知道,也尽量不和朋友谈自己家人。在一天晚上,和朋友们狂欢后,它陪着一条美女鱼游到岸边,在星空下看萤火虫翩翩起舞。正要上演温馨浪漫的一幕时,它的女友突然尖叫一声,吓得花容失色。原来岸边有只老蟾蜍。“哎呀,那是个什么东西。那么难看。”看着父母饱含深情的目光,蝌蚪尴尬地说:“我.......我也不认识,我们走吧”。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老蛤蟆的心在滴血。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一个人可以改变他的现状,可以改变他未来的希望,但他永远改变不了过去已经发生的了。一个人可以背井离乡,可以忘断父母情,但他却永远断不了血缘关系。我曾看过一个故事:女孩跟父母吵架了,女孩出走,看到一个馄饨店,她感到很饿,便向老太太要了碗馄饨,吃完了后,才发现没带钱,她便羞愧的向老太太说了情况并保证一会把钱送到。老太太说,不用付钱,就算我请你。女孩哭着感激了老太太,并向她说了母亲把她撵出来的事。老太太却说:“我只给你做了一碗饭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妈给你做了那么多年的饭,你为什么不感激她呢。”女孩恍然大悟,谢了老太太,向家狂奔过去。在楼下,她妈妈看见她后高兴地说,快回家吃饭吧,菜都凉了。好好看清父母的爱,其实这份爱很清澈,很无私。指导教师赵朋第二篇。义。义。——读《水浒传》有感义。义。——读《水浒传》有感泱泱华夏五千年,多少文化结晶硕果累累,放射出耀眼光芒。而“四大名着”更是瑰宝中的瑰宝。《水浒传》就是这样的一本书。第1页共5页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她既没有《红楼梦》的精致繁华、没有《西游记》的神奇有趣、也没有《三国演义》的细腻豪迈,却有着她自己的传奇多彩。《水浒》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章回小说,是明清小说的典范。由施耐庵于元末明初创作,描写了北宋年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在真正开始阅读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本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但读过才知道,《水浒》竟是本“反面教材”。它竭力以唯心论的天命论解释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歪曲农民革命。《毛主席语录》曾指出:“《水浒》这本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让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鲁迅也评论道:“一部《水浒》,说的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这一番言语,批判的都是以及时雨宋江为首的地主阶级投降派。宋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孝子,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投降派的典型代表。他与高俅之间的斗争只是地主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斗争。他把晁盖的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聚义”是团结英雄好汉们造封建地主阶级的反;而“忠义”则重点在“忠”,是按照孔孟之道为巩固封建统治效劳。这样把梁山中的阶级路线脱胎换骨,不仅扩大了梁山,也毁灭了梁山。毛主席说,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的。话虽这般,但比起《水浒》浓重的政治色彩,我更倾向于她的文学艺术性。这也正是这本书成功的地方——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容,还有成熟的写作艺术。就比如说书中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中关于青面兽杨志与急先锋索超比武时的精彩描写。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对杨志的外貌描写:“头戴一顶铺霜耀日镔铁盔,上撒着一把青缨;身穿一副钩嵌梅花榆叶甲,系一条红绒打就勒甲绦,前后兽面掩心;上笼着一领白罗生色花袍,垂着条紫绒飞带;脚蹬一双黄皮衬底靴。一张皮靶弓,数根凿子箭,手中挺着浑铁点钢枪。骑的是梁中书那匹火块赤千里嘶风马。”以及对索超坐骑的描述:“两耳如同玉箸,双睛凸似金铃。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额虎;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冲得阵,跳得溪,负得重,走得远,惯嘶风必是龙媒。胜如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