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包括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两部分,课程内容包括:信号与系统,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系统函数和状态变量分析等。先修课程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路分析。该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重视信号与系统实验课的学习。二、课程目标1、掌握基本理论,学会应用基本理论分析连续和离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理解物理概念,掌握分析方法,了解基本系统的实际应用。2、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数字技术已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变化,信号、电路与系统的研究重点普遍注意转向离散的、数字的方面。3、在实验方面,主要通过一些仿真软件如MATLAB来验证基本理论,同时可进行一些开发设计性实验。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认知。理解——是指运用已了解的基本原理说明、解释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系统计算。掌握——是指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一些较复杂的功能系统进行解释,说明其工作过程,估计系统的有关参数。学会——是指能应用所学的信号与系统理论去处理分析有关问题。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2/5知道理解掌握学会1信号与系统1.1绪论1.2信号1.3.系统1.4.线性系统分析概述√√√√2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2.1.线性连续系统的描述及其响应2.2.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2.3.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2.4.卷积积分2.5.杜阿密尔积分2.6*.卷积积分的数值计算原理√√√√√√3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3.1.线性离散系统的描述及其响应3.2.单位序列和单位响应√√4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4.1.信号分解为正交函数4.2.付立叶级数4.3.周期信号的频谱4.4.非周期信号的频谱4.5.付立叶变换的性质4.6.周期信号的付立叶变换4.7.线性非时变系统的频域分析√√√√√√√5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5.1拉普拉斯变换5.2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5.3拉普拉斯逆变换5.4复频域分析√√√√.3/55.5.双边拉普拉斯变换5.6*反演积分√√6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6.1Z变换6.2Z变换的性质6.3.逆Z变换6.4.Z域分析6.5*.双边Z变换和反演积分√√√√√实验内容〔硬件部分根据条件开设1、信号运算的Matlab实现,函数信号发生器〔硬件2、利用Matlab进行系统的时域分析,交流毫伏表〔硬件3、利用进行信号的频域分析〔周期的和非周期的,扫频电源〔硬件4、利用Matlab进行系统的频域分析,频率计〔硬件5、利用Matlab进行系统的频域分析,二阶有源和无源滤波器〔硬件6、利用Matlab进行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抽样定理〔硬件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一般情况下,本门课程安排64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10学时。函授生一般情况下安排49课时。具体课时安排如下:主要内容课时建议教与学的方法建议按72课时计信号与系统6讲解;阅读指导;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12讲解;阅读指导;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8讲解;阅读指导;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12讲解;阅读指导;.4/5连续系统的复频分析14讲解;阅读指导;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8讲解;阅读指导;实验12(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有时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或者几种组织方式灵活组合,尽量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2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组织学生讨论、指导阅读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3可以在多媒体课室上课。借助声像呈示,提供给学生一个动态的、声情并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由多途径获得多方面的信息。五、教材选用《信号与系统》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实行多样化。可以选用公认的水平较高的教材如教育部推荐教材,九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如:1、潘建寿高宝寿,信号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