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共产党宣言》TheCommunistManifesto引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19世纪40年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大机器生产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开始在欧洲许多国家占据统治地位。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当时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而其他许多国家也先后进入了产业革命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开始显露出来。从这一基本矛盾又派生出一系列的矛盾,这些矛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加剧。19世纪30至40年代,这种矛盾和斗争达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在法、英、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三大运动”之所以最后都归于失败,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没有一个真正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三大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雄辩地说明了欧洲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在客观上要求产生自己的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斗争实践,克服小资产阶级及各种各样空想社会主义流派对工人运动的不良影响。一、《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和世界观前提(1)人类文明模式的历史性转换和资本主义统治的确立,是《宣言》发表的历史条件。(2)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以及现实人类生活的困难,是《宣言》发表的社会因素。(3)变革社会的唯一现实力量---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斗争的需要,是《宣言》发表的动力源泉。(4)19世纪以来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宣言》发表的思想来源。(5)正义者同盟的斗争和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是《宣言》发表的实践基础。《宣言》的发表正是契合了那个时代的需要,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充分的经济政治条件。从1844年马克思创办的《德法年鉴》,中经马恩合作完成的《神圣家族》,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到1846年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而且完成了由黑格尔经过费尔巴哈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为科学纲领的诞生准备了世界观前提。1847年1月,正义者同盟领导成员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加入同盟,并对同盟进行改造。同年6月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在他的指导下,大会制定了新的章程,并把“正义者同盟”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代替了同盟原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口号。“共产主义者同盟”先后经过了三个纲领,前两个是由恩格斯执笔,1847年6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1847年10月《共产主义原理》,在这两个纲领的基础上有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1847年12月到1848年1月完成,并在1848年2月在伦敦出版了第一个德文单行本。二、《宣言》的地位及在中国的传播《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尽管历史条件、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谋求人类解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孙中山是中国人中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人之一,在他的影响下,中国各类先进分子陆续开始宣传《宣言》。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开始了《宣言》在中国传播的新阶段。最早自觉地研究和介绍《宣言》的是李大钊。1920年8月,受陈独秀委托,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这是中国第一个宣言的全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