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特点(1)实行分类征收;(2)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3)费用扣除额较宽;(4)按月按次计算;(5)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两种纳税方法。A.工薪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租)经营所得比例税率的优点是……?累进税率的优点是……?比例税率的优点是……?累进税率的优点是……?B.劳务报酬、稿酬、偶然所得等8种所得公平!简便!(2)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2)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1)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2)定额税率:即按征税对象确定的计算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3)累进税率:是指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全额累进税率: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一个税率征税。超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不同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可以同时使用几个等级部分的税率。级数课税对象级距税率11500元以下(含)3%21500-4500元(含)10%34500-9000元(含)20%假定甲、乙、丙三人的征税对象数额状况分别为甲1500元、乙1501元、丙5000元。按照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甲应纳税=1500×3%=45(元)乙应纳税=1501×10%=150.1(元)丙应纳税=5000×20%=1000(元)出现问题:乙比甲征税对象数额增加1元,税额却增加150.1-45=105.1元,税负变化极不合理.特点:①计算方法简便。②税收负担不合理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甲应纳税=1500×3%=45(元)乙应纳税=1500×3%+1×10%=45.1(元)丙应纳税=1500×3%+(4500-1500)×10%+(5000-4500)×20%=445(元)特点:①税收负担较为合理②计算方法繁杂。速算扣除数:是按照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与按照超额累进计算的税额相减而得的差数,事先计算出来附在税率表中,随税率表一同颁布。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级数课税对象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1500元以下(含)3%021500-4500元(含)10%10534500-9000元(含)20%555速算扣除数也可以用计算公式推算: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第一级为0,第二级为150.1-45.1=105(元),或1500×(10%-3%)+0=105第三级为1000-445=555(元),或4500×(20%-10%)+105=555本例丙应纳税=5000×20%-555=445(元)1、起征点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2、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3、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到3%。3、规定了费用扣除额度个人收入个人收入免征征税(4)按月按次计算;按月计算:工资薪金所得按次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5、自行申报纳税和源泉扣缴●个人所得税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第八条•2005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暂行办法》共二十五条,分别从目的、概念、申报内容、申报期限、申报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明确了扣缴义务人该如何进行扣缴申报,税务机关该如何进行管理。•2007年10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底前,年度扣缴个人所得税款80万元以上的单位,纳入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2008年底前,年度扣缴个人所得税款30万元以上的单位,纳入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2009年底,全面实现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下列情况之一,自行申报●年所得在12万元以上的●在境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有境外所得的●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况•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税法法第第一一条条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第二节纳税义务人第二节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