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读痛苦并欢乐着个人心得体会800字#读《痛苦并欢乐着》心得体会1#白岩松的《痛并欢乐着》是我最近读的一本书。我不知道,它算不算一本好书,因为白岩松虽然是一位优秀的新闻者,却怎么也算不上一位作家。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随着年岁的增长,读书于我,更多的是一种随性而遇的收撷。因而对那些词藻华丽,文言晦涩的东西逐渐望而却步,相反,更喜爱那种文风平实,说尽浮生百态,走入寻常百姓的闲言碎语。手中的《痛并欢乐着》显然不是白岩松的闲言碎语,看他的书,让我想起了与朋友的聊天。同样从事这个职业十多年,多年不见的老友相见,谈论的话题竟然还是学校学生、考试、作业……那份十几年培育的职业习惯、思维定势早就深化骨髓,一见就滔滔不绝,一发而不收。那是因为对职业的投入。对自己职业同样投入的白岩松,向我们娓娓道来自己与电视与新闻的故事。读这本书,让我又认识了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当然,白岩松报道的更多的是国家大事、国际大事,他所接触的事件不是震憾全国就是影响全球,他所讲述的人个个都是不平凡的“东方之子”。即便这样,那些曾经在电视中遥不可及的事件,似乎就这样突然立在眼前,让我也平添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份莫名的情愫;那些高不可攀的人物,在白岩松的白纸黑字间变得那样可爱而鲜亮。“痛并欢乐着”,是白岩松对自己从事这份职业的感悟,我想,也是我们每个人从事自己职业该有的感觉,假如你投入了,热爱了!#读《痛苦并欢乐着》心得体会2#以前对白岩松只知道他的“嘴”,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白岩松在母校哈工大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很丰富,也很精彩,而我也对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索性就找他的书来读一读。“读书就是在读你自己”,我映像特别深刻现在我们的读书都是快餐式的消费,没有多少人同意真正花时间读书,有的也只是标题式的匆匆扫过,一本书的精神在于你去慢慢品味它的细节,而不只是所谓的中心思想一部名着之所以伟大绝对不是由于中心思想,比如《简爱》,假如没有对于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精雕细琢,何谈伟大?所以,年轻人,不要急躁,干点“没用的”事情,无所谓成功与失败,无所谓得与失,无所谓颓废或者是奋斗,也许那是对生命的另外一种尊重。这本书还没有读完,我决定边读边写读后感。每一次的阅读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一个过程,其实或多或少你总希望在书里找到点什么,即使这种东西是你现在不能接受的从讲诉离校开始,这本书在一开始就给我产生强大的共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虽然还未毕业,但是大三下学期就会感觉到真正的离别就要到来了,考研的有考研的揪心,找工作的忙于各种offer,在众人看来比较稳妥的保研的同学何尝没有一丝丝苦恼呢?青春,迷茫、颓废也许也是一部分,当然抗争也是不可缺少的,而这种思想也许只有在这种大的离别快要到来的时候才会觉察得到。青春和生命是终将落下帷幕的一出戏,不要那么急于冲刺,慢节奏生活有的时候更容易激发你的灵感。忽然感觉自己好幸运,至少不会像白那样连一声道别珍重都来不及说;又突然感觉自己好悲伤,没有太多那样疯狂的日子,也许连好好的读上几本自己产生强烈共鸣的书都没有。生命不应该是冲刺,而是体验,适当放慢自己的节奏,有何不可?很多人有失眠,我高中没有,大学上学期开始有了,现在没有了,之中的经历没有白那么惊心动魄,但是能体会到他的痛苦。而唯一的解药是时间,而药效是放下,上学期一直在想自己的前途在哪儿,现在什么都不会,大晚上常常会起来到窗台边上对着街边泛黄的街灯呆呆的看着而这一看表时针又转了一个360度。而后来想想高中为什么没有这种失眠、患得患失的情况,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时间来思考那么看似伟大的哲学命题,这不是对生命的尊重,这是在糟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那时候每天和睿哥、超哥、小七吃完饭去买点东西,听着他们讨论一些高端的电子产品,又或者是和张兵、小墩去看看几本杂志,又或者是到副老师从孔娜那儿随意抽几本《读者》《青年文摘》看看,然后接着用立体几何的美妙直线勾勒生活(那个时间一度对数学是真爱)。这也许也是为什么那个时候我在7班成绩不好,但是我没有觉得怎么样,活得很自在,因为没时间想那些。最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