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1.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婆、绿、邻、居”等,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观察图画,揭示课题。(大屏幕出示蝈蝈图)这是什么?出示:“蝈蝈”。今日,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蝈蝈的故事。揭示课题: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教学“盲、婆”。3.质疑。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过渡:课文是一首叙事诗。现在我们来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有没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1.听课文录音朗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沟通。(1)蝈蝈是谁送的?(2)为什么他送蝈蝈给盲婆婆?4.小结。三、教学生字。1.出示蝈蝈图,这只蝈蝈是什么颜色的?大屏幕出示“绿”,拼读lü。提问: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用“绿”组词并说话。大屏幕出示:绿绿色______是绿色的。绿()_________2.教学“邻居”。大屏幕出示:邻居我的邻居家有_____________。邻居之间要。3.教学“乐、喜”。大屏幕出示:乐呵呵喜滋滋笑爷爷地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巩固练习。(1)读生字。(2)读词语。四、练读课文。过渡: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生字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1.学生先自由读,同桌互相听。2.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来。五、写字指导。过渡:请大家翻开《习字册》,观察一下,怎样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几个字写得美丽呢?(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绿邻居)1.分析字形。2.范写。3.学生描红。4.评价沟通。六、作业。1.抄写生字。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小学二年级语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儿》教案第一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导入新课小朋友,在我们今日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怀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怀一位失明老人是事。二、提出课题,解题。三、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3)读通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字词,指名读。(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3)指名分段读课文。3、分小节,理清脉络。(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比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给盲婆婆送蝈蝈。()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信任会使盲婆婆满意。(3)指名学生填写。(4)小结。(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5、齐读课文第二课时一、精读训练1、看图。(1)图上画了什么人?(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4)小结图意。2、分小节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兴奋?他为什么要关怀盲婆婆?(3)小结。(4)齐读第一节。第二节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指名读。(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4)小结,齐读。第三节(1)指名读。(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原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快乐?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