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考点提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宣布“中朝友好年”正式开始并表示热烈祝贺。※首个全国“全民健身日”8月8日在北京启动※全球智库峰会在完成各项议程后7月4日在京闭幕,以“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为主题※张琳为中国游泳队夺得了此次罗马世锦赛的首块金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09年“两会”热议话题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这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的法律体系。我国的宪法和立法法专门规定,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省区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能。目前,我国生效的法律共231部,其中223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的。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立法任务,立法速度之快为世界所罕见,堪称世界立法史上的奇迹。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成熟的标志。二百多部法律的颁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人大作为立法机构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今后立法的走向: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提高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形成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形成并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过程中,首先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本质要求)和依法治国(这是治国基本方略)有机统一起来,体现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适应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不断加以完善。革不断深化,带来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必然要求对各方面体制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五个统筹”,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都需要法律手段实现体制机制的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从战略角度设计鼓励支持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法律制度,把科技决策、科技开发、科技管理、科技成果的运用纳入法制化轨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从法律制度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开放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生命力所在。※五四运动90周年: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90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唯一正确的选择。※重庆朝天门大桥世界第一拱桥※暂住证费、小学和初中借读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停止收取※第三届世界气候大会6.5:世界环境日※6月8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世界海洋日”※猪流感疫情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从明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始停止境外火炬传递。※全球首座温室气体零排放极地考察站在南极落成:比利时政府倡建※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6月10日在南宁举行。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以及香港、澳门特区“9+2”的行政首长将就进一步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发表演讲。※我国外交政策的五个基本点: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⑤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