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班数学《比长短》公开课教案小班数学《比长短》公开课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虽是学前大班的学生,但学生的书本学具时常乱放,小书包里的东西也是乱糟糟的;通过此课的学习,旨在培育学生爱护学具,按书本学具的大小、长短,有序地整理自己小书包的能力。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3、培育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育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5、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活动准备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活动过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引导观察谈话:小朋友,你们每组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吗?现在你们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2、沟通、汇报(1)问:能告诉老师,你发现什么了吗?(2)小组沟通。(3)学生汇报。(4)引导说出:物体有长、有短。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三、反馈练习1、老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同意比什么就比什么。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四、巩固练习。做书中的练习题。五、整理学具老师提出要求: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六、小结。教学反思1、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多学生能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并能动手正确的比较物体的长短。2、多数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一日就能成的,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大练习力度,反复训练。小班数学《比长短》公开课教案2活动目标: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根据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加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欢乐。活动准备: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3、音乐《红绸舞》。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活动过程: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一)老师变魔术。1、师: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认真喽。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二)幼儿变魔术。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4、检验。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1、选一条自己喜爱的彩带。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