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2.学会默读课文,能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3.能结合生活实际,如衣服、文具等,仿照课文说一说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教学重难点: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质疑导入。1.同学们好,先来考考大家,下面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请你读一读。米糕特别好嘛买过米粉甜菜熬糖的确就算销售劳动甘蔗汁应该2.上节课老师还安排了动手实践的作业,你们做美味的糕点了吗?跟大家分享一下老师劳动的成果(出示糕点图片),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千人糕》(板书课题)。(介绍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二、自读自悟,赏析课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阅读课文的金钥匙,这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1.什么是千人糕的?2.读课文,说说千人糕是普通的米糕吗?3.找出爸爸的语言中描写米糕怎样做成的句子。4.想一想米糕经过哪些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一)首先,让我们先听录音回顾课文,边听边想什么是千人糕?(二)品读1——5自然段,感悟千人糕的样子和味道和平时吃的米糕没有差别。1.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先来朗读爸爸和孩子的这三段对话。2.“好奇”可以换成哪个词语?(奇怪)“好奇”说明了什么(“好奇”写出孩子想知道千人糕的是什么样的一种糕。)你能用“好奇”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吗?3.读完这三段对话,你知道了什么?(千人糕就是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出来的米糕。)4.爸爸和孩子的一问一答,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样的对话描写离不开标点符号的帮助,我们再来观察这两句话(出示),说话的人在前面要用冒号,前引号,后引号,说话的人在后面,先写前引号,再写后引号,最后写句号,我们来练习一下。一天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观察爬山虎吧老师什么是爬山虎孩子好奇地问5.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会想什么?爸爸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4、5自然段。6.孩子想的米糕是什么样的呢?他认为千人糕一定特别大,比桌子还大,“特别”可以换成哪个词语?非常7.我们来看这段话,这千人糕是普通的米糕吗?从爸爸端来的米糕的样子和味道上来看很平常,就是平常吃的米糕。“笑了”“就是”写出了什么?“笑了”“就是”写出了孩子看到米糕后由开始的“好奇”转变为“不以为然”。8.小结:孩子们,学完前五个自然段,我们是不是跟文中的孩子一样觉得千人糕样子和味道跟平常的米糕一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五个自然段。(三)品读6—9自然段,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父亲看到孩子不以为然的笑,跟孩子讨论起千人糕的制作过程,默读第6—9自然段,边读边找出爸爸语言中描写米糕怎样做成的句子。1.孩子默读6——9自然段。2.交流爸爸语言中描写米糕怎样做成的句子。你们找出来了吗?来看看你们找的跟老师一样不一样?3.你从爸爸的这句话中体会出了什么?(农民种稻子需要不少东西)4.通过文中的词语“也要”“就算”“还得”等词语,你体会出什么?(做米糕需要很多工序,需要很多人付出劳动。)5.让我们借助文中插图,说一说米糕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板书)(1)种植水稻、收割水稻、磨成米粉(2)种植甘蔗或甜菜、熬糖、烹饪成米糕(3)包装、送货、销售等(四)品读第10—11自然段。1.读一读第10自然段。一块平常的米糕要经过这么多劳动,所以爸爸说——出示第10、11自然段。通过爸爸说的这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是的,爸爸希望孩子能明白一块平平常常的糕,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劳动,要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平平常常很多很多我们来观察这两个词语的样式,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很少很少很长很长很高很高2.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仔细想了想”“的确”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文中的孩子明白了千人糕的确有很多很多的人付出了劳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