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教学反思(精选8篇)做家务教学反思(精选8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的做家务教学反思(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做家务》这课是学习2的乘法口诀,课文用数一数有几双筷子来引入问题情境,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5的乘法口诀,在编2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在已有的根底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总结编2口诀,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编2的口诀的规律,学习时既感到很轻松又很愉快。低年级的学生还小,教师在做练习前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读懂题目,弄清题目的意思再做才能到达练习的效果。在做“练一练”的第4题“4个人有几只手”和“8只手有几个手指”这道题时,有几个学生对1双手和1只手的概念很模糊,而我在指导看图说话时又忽略了这个问题,就急着让学生做,没想到竟然有一些学生把4个人有几只手做成4×5,而把8只手有几个手指做成8×10。这节课主要内容是掌握2的乘法口诀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课堂开始我以详细的生活情境引入,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创设小明摆筷子的情境,解决9双筷子有多少根,让学生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与同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3、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但是在编制“二五一十”时,我想让学生发现这句口诀中同时涉及到“2”与“5”,在今后的口诀中都可以掌握此方法,但是,学生似乎有点依赖性的每次加2,而忽略了整个算式,造成学生实际性的掌握不扎实。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再编制口诀时,我发现还是有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没弄清“一双”和“一根”,会给“每位客人”一根筷子。在完成练习册仍是没有注意到“一双筷子”需要“2根筷子”。在细节上的教学,我还是应该好好引导孩子认真审题并思考,争取每个孩子都不会有些粗心的小毛病。本节课,我先复习5的乘法口诀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复习旧知时,有意识的询问学生如果不记得其中一句口诀应该如何解决,学生能道出联系上句或者下句口诀的答案来推算。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做家务》主题图,由于摆碗筷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所以讲起来学生并不感到陌生,还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终究摆碗筷和学习数学有什么联系呢?我和学生共同探究了1、2、3分别乘2的乘法算式及口诀,剩下的口诀我请每位学生把所需的筷子数填在表格里,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让他们边摆边填表,1双2根,2双4根……再利用表格列出乘法算式,并根据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在记忆口诀方面,我先让学生找出2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利用这个规律记忆,再请学生以集体背、对口令等方式记忆口诀。突出了从数数——填表——列式——编口诀——记忆口诀的学习过程。1、以详细的生活情境引入,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创设小明摆筷子的情境,解决9双筷子有多少根,让学生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与同学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3、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记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保证了探究活动的高效性。1、课堂时间的掌控上,由于前期复习练习时间过长,导致后期编制2的乘法口诀时间不够,并且还未完成表格。2、能力提升方面。第一,在编制“二五一十”时,我想让学生发现这句口诀中同时涉及到“2”与“5”,在今后的口诀中都可以掌握此方法;第二、我还有一个设想,“如果有10位客人需要多少根筷子呢?”、“14根筷子能给几位客人呢?”此类问题也由于时间不够未能提出。3、练习量不够。在最后的环节上我以背诵口诀Pk赛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如果能留1/2或1/3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可能效果会更好。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小组合作意识不强。2、在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再编制口诀时,我发现还是有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没弄清一双和一根,会给“每位客人”一根筷子。如果我再上这节课,第一恰当掌控课堂时间,本班学生大局部对2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