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天下之事,常成于节俭而败于奢靡。〞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更是一切美德之源。清末中兴之臣曾国藩曾经说过:“节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节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由节俭而成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文王成了圣人还亲自上朝,日影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常坐以待旦。仲山甫昼夜从不懈怠,事无巨细,勤到这种程度。陶侃综理密微,就是竹头木屑都储于有用之物。范仲淹划粥为食发奋攻读,粗茶淡饭砺大志,始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乱,是盛唐趋衰。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获得了宏大成就,人民的生活程度不断进步,许多人就逐渐抛弃了节俭的秉性。由节省到挥金如土,从粗茶淡饭到山珍海味,有的人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的气派,在菜肴里点缀金箔,以增加其含金量,另人咋舌。更有甚者,他们拿俸禄、吃皇粮,却不为人们办事。今天,我们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知道大家是否由衷的感到过自豪,因为我们国家日渐强大,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下学习成长。可是,我们又曾考虑过,这相对优越性的生活由何而来。旧中国水深炽热,人民民不聊生,在那样动乱不堪的年代,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指导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秉承艰辛奋斗的精神,用智慧和血肉才换来我们今天的这一片欣欣向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怎么敢忘记,革命先烈艰辛奋斗的精神我们又岂能抛弃?可是,举手投足之间,浪费却又是我们的惯常之举,面对食堂里面我们一碗又一碗倒去的白米饭,我们可曾有过一丝的怜惜,面对寝室里流过的自来水,我们可曾有过一丝自责。我们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没有经历过饥寒交迫的苦楚,因此不知道珍惜和节约的可贵,随即把浪费当作无所谓。可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还有许多人正在饱受饥饿的煎熬、在死亡线上挣扎啊。我们学习节俭节约,是在学习一种道德品质,学习一种人格力量,也是为失败做保险,因为任何一个人,一旦奢侈浪费,必然败家或自取灭亡。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简朴,用冷静的目光,着眼于我们的一生。深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亲爱的同学们:一日三餐离不开餐厅,餐厅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局部之一,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不仅关系着每位同学的生活,而且直接表达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形象。文明之风吹拂校园,讲文明、树新风是我们每一个文萃娃必须具备的根本素质,食堂是我们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1、文明用餐要求每个同学要有规那么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规那么无处不在,一定的规那么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们做到“班级要整队到餐厅就餐,不拥挤、不喧哗;严格遵守就餐纪律,按时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调换餐位,不敲盘、不喧闹;吃饭时不谈笑,不交头接耳,不得敲打盘碗;吃完饭要把垃圾带出去,安静地走出餐厅。〞2、文明用餐要求每个同学要有节俭节约、爱惜粮食的意识。吃饭就一定要爱惜粮食。尽管同学们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滚瓜烂熟,可真正上了饭桌,浪费粮食、挑食的学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的一条要求就是:不挑食,不浪费,把餐盘内饭菜吃干净。希望同学们挑食、浪费的现象一天天减少,餐厅的剩饭剩菜也越来越少,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3、文明用餐要求每个同学要有良好卫生习惯。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爱清洁、不随地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餐桌旁应该是最好的课堂。倘假设每个同学吃完饭还能保持自己脸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的干净,那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