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六年级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S版六年级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S版六年级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颁布”的意思。2、学习用“只有……才……,尽管……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填空。3、了解商鞅为改革变法而采取的“立木取信”的做法,使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第一课时一、出示题目,理解题意。“信”指什么?“立木取信”讲的是什么?二、出示资料,了解背景。第1页共11页1、认识商鞅。(资料见教案后)2、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见教案后)三、检查预习,解决疑问。1、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2、解决生字新词。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重点理解“颁布”、“惹事生非”、“言而有信”等词。3、解决预习本上的质疑问难。(有些问题可以放到课分析课文中去解决。)四、初读课文,练写片断。1、学生自由读课文。2、你觉得商鞅是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3、以“初识商鞅”为题,写一段人物介绍。第二课时一、片断交流。二、研读课文。1、当商鞅宣布把一根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可以得到10两黄金时,老百姓有什么反应?(让学生从“七嘴巴舌”、“议论纷纷”、“没有一个人相信”、“悄悄地溜走”、“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千上百,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等描写当中,体会这件事在老百姓心中的轰第2页共11页动程度。)2、老百姓为什么会轰动?(一来10两黄金不是个小数目,对老百姓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二来找一根木柱从南门到北门根本不可能什那么多的钱;三来朝廷这样做的目的老百姓一时还摸不着头脑。)3、当商鞅把奖励从10两增加到50两时,想像一下,老百姓会有什么反应?(四人小组讨论,组内轮流说话。)4、当有人把木头扛到北门时,商鞅兑现他说的话了吗?5、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三、课处延伸。1、商鞅是靠什么取信于民的?(以诚待人)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可以举正反例子)3、讲一讲历史上关天讲诚信的典型故事。4、收集有关诚信的格言2、3条。S版六年级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2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第3页共11页全篇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选编本文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第4页共11页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