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社会实践活动高质量建设的情况汇报尊敬的XX组长,督导组的各位领导,同志们:社会实践育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肩负着为D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XX市高校深入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扎实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写好社会实践育人这篇“大文章”进行了创新探索。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第一,坚持政治引领,厚植社会实践育人思想沃土D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用D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D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的要求。根据这一精神,XX市高校主要从突出D建政治引领、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三个方面着力,确保社会实践育人始终坚守正确政治方向。把方向,突出D建聚力赋能优势。我国高校是D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XX市委坚持把社会实践育人作为贯彻D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将社会实践育人与高校D建、思想政治工作同研究、同推进、同落实,在把牢实践育人方向、构建实践育人格局、创新实践育人体制等重大问题上做到亲自指导、亲自推动。XX市委教育工委把社会实践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情况,纳入《XX市普通高等学校D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测评体系(试行)》《XX市高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推动社会实践育人能落地、可考核、见成效。各高校D委坚持D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把社会实践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基层D组织作用,精准设计实践育人方式、载体和途径,激发每一个D组织的育人功能,成立以D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推动校领导带头上D课、讲思政课,带头联系师生,加快形成“D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学院主抓落实、全员协同参与”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构建D建引领、互促共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举旗帜,强化创新思想理论武装。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各高校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鲜明主线,带领全校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和调研活动,教育引导师生增进对D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特别是发挥地域独特的优势,注重对一系列特色教材的学习和研究。在全面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基础上,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看书本、寻足迹,悟思想、育新人”,分南北片跨地域跨学校组建实践队伍,走近时代亲历者,走进历史往事中。组建国家级重点实践团队、市级重点特色实践团以及校级实践队,并组织其奔赴各地蓬勃开展“研习红色革命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各类专题实践活动切实把科学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和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力量。显特色,挖掘XX地域文化富矿。XX作为革命老区,在D领导XX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践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XX红色文化,熔铸了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永安抗战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精神富矿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与客家文化、X南文化、侯官文化等地域文化相得益彰,共同构成XX独特的文化优势。近年来,XX各高校挖掘艺术元素与红色资源的融通之处,梳理XX地域传统文化类型,从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明探源、历史文化古城古村落寻访等方面整理了十余种门类以及XX本地的近百个实践点。以“学·游·研”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名家故里行,前往朱子故里、侯官村等地开展研学。举办侯官文化论坛,以侯官历史名人为原型,探索集体验型、互动型、沉浸式、实践型于一体的学习教育的新模式,编创展演校园情景剧和话剧。策划“金色思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蓝色海丝”四大活动板块,建设“思想探源之路”“星火燎原之路”“滴水穿石之路”“绿水青山之路”“文化寻根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高质量发展之路”等七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