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六中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考试卷(文科)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洪进德命题时间:2010/10/2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告诉我们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近来,根据革命历史创作的电视剧,如《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的兄弟叫顺溜》的播出屡创收视奇迹。这表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D.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3.徽州(现黄山市)多山富水,道光《徽州府志》有载:“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峻。”自汉末至唐宋,曾有3次大的人口迁徙,不少中原地区的缙绅仕宦移民徽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徽州土著山越人文化交融,重新打造出自身特色的徽州文化。这表明①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②徽州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①民族性②多样性③交融性④独特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可见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②科技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③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①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②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兼容性③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④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7.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8.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对文化的特定功能有①选择②传递③创造④制约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9.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10.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11.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为世界人权的基础。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认为是全世界人生理念的榜样。这说明我国的传统文化A.被联合国赋予了新的内涵B.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C.对当今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D.具有两重性,精华与糟粕并存12.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主导地位,这说明①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为龙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②科技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关键③科技创新发展,才有经济的发展,才能在政治上占据有利地位④科技发展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3.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