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地面点沿(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点的绝对高程,而至(任意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它的相对高程。2.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3.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确定点位的测量方法分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4.高程测量按采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三种。5.三、四等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或(对向)观测;目的是消减(球气差)的影响。6.平经纬仪时,先将水准管与一对脚螺旋整连线(平行),转动两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再转动照准部(90度),调节另一脚螺旋使气泡居中7.经纬仪安置过程中,整平的目的是使(使仪器的竖轴竖直,水平度盘水平),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的中心)和(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8.观测水平角时,观测方向为两个方向时,其观测方法采用(测回法)测角,三个以上方向时采用(方向观测法)测角。9.决定一条直线方向的基本方向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和(坐标北方向)三种。10.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指标是(标准差与中误差)、(相对误差)和(极限误差)。11.经纬仪导线的起算数据至少有(一条边的方位角)和(一个点的坐标),观测数据是(水平角)和(两点间距离),导线计算的最终目的是求出(各个导线点的坐标)。12.一对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的零点差应为(4.687M)、(4.787M)。13.地形测量的任务是(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图的工作。)14.一组闭合的曲线是表示山头还是洼地,要根据(高程标记)或(示坡线)来判断。二、判断题1.在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定南北方向为纵轴,记为x轴,东西方向为横轴,记为y轴。(+)2.三角高程测量是根据两点的水平距和竖直角计算两点的高差。(+)3.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太远,致使成像不清楚。(-)4.在水准测量中,测站检核通常采用变动仪器高法和双面尺法。(+)5.在竖直角观测中,即使用正倒镜观测取其均值也不能消除竖盘指标差,只有通过检校才能消除指标差。(-)6.正反坐标方位角在理论上具有下式关系:a12+a21=360°。(—)7.经纬仪观测水平角,仪器整平的目的是使水平度盘水平和竖轴竖直。(+)8.在地形图上利用坐标格网的坐标值和等高线注记,不能确定点的坐标和高程。(-)9.DJ6表示水平方向测量一测回的方向中误差不超过±6″的大地测量经纬仪。(+)10.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逆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_)11.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12.附合水准路线中各待定高程点高差的代数和在理论上等于零。(-)13.闭合导线各边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等零。(+)14.在同一测站上,用经纬仪照准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两点,读得竖盘的两个读数,则两读数之差即为竖直角。(—)15.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称海拔。(+)16.在四等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上红面和黑面高差之差小于等于5mm。(+)17.在四等水准测量中,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其优点是为了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18.由于雨水是沿山脊线(分水线)向两测山坡分流,所以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一系列的山脊线连接而成的,因此,利用地形图可确定汇水面积。(+)19.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时,对中的作用是将水平度盘中心安放在测站点铅垂线上。(+)20.由于测量有误差,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在理论上不等于零。(—)三、选择题1.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为(C)。A.轴,向东为正B.轴,向东为正C.轴,向北为正D.轴,向北为正2.测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使用的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是(B)。A与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逆时针编号B与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C与轴不变,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D与轴互换,第一象限不同,象限顺时针编号3.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B)。A高于前尺点B低于前尺点C高于测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