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资料陌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1、将20mL0.5mol・L-iKSO溶液逐滴加入到20mL0.2mol・L-iKMnO溶液(硫酸酸234化)中,溶液恰好褪为无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已知CO是工业上常用的还原剂,500C。时,11.2L(标准状况)SO2在催化剂作用下与CO发生化学反应。若有2x6.02x1023个电子转移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在氢氧化钠的环境中,氯气与碘化钠反应,每1mol碘化钠完全反应转移6mol电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氮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氯化铵(NH4Cl)与亚硝酸钠(NaNOJ反应,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j式:。5、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4H++3e-fNO+2H0,KMnO、NaCO、Cu0、Fe(SO)四种物质中的324232243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j式:。(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性质。(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6、根据下列框图回答问题(答题时,方程式中的M、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1)写出M溶于稀HSO和HO混合液的离子方程2422工。Word资料(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取X的溶液,酸化后加入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j式:、。(3)写出CI将Z氧化为KEO的离子方程式:2247、KFeO也是一种常见的理想净水剂,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制备高铁酸钾。245镇(Ni)(1)①电解法:原理如右图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是。②湿法氧化:在溶液中用次氯酸钠、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钾制高铁酸钾,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已知KFeO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迅速反应产生Fe(SO)24243的离子方程式。⑶用高铁酸钾和锌制成的高铁碱性电池,能储存比普通碱性电池多50%的电能,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是:「cOZJO2K;ZnO.,则负极的电极反应是。8、污水及自来水处理的方法有很多(1)碱性环境下,Cl2可将水中的CN-转化为两种无毒的气体,离子方程式为:。(2)酸性环境下,向含重铬酸根的废水中加入FeSO溶液,然后调节溶液的PH,4使生成的5+转化为Cr(OH"写出第一步对应的离子方程式(3)含CN-的污水危害很大。处理污水时,可在催化剂TiO2作用下用NaClO将CN-氧化成CNO-oCNO-在酸性条件下继续被NaClO氧化生成N和CO。试写出22上述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臭氧也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剂。它的氧化性很强,可以和酸性KI淀粉溶液反应,呈现蓝色,同时放出一种气体,试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o5二氧化氯(ClO2)作为一种高效强氧化剂,已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l级安全消毒剂。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或橘黄色气体,性质非常不稳定。温度过高,二氧化氯的水溶液有可能爆炸。其制备方法有:方法一:用氯酸钠(NaClO)和硫酸酸化的HO反应生成ClO。请写出该反应的3222离子方程式KOH^液Word资料方法二:用氯酸钠氧化浓盐酸,生成二氧化氯的同时会有氯气产生。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方法三、①如图,在烧瓶中先放入一定量的KClO3和草酸(HCO),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水浴加热。反应4后产物中有ClO、CO和一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22程式为:。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②控制水浴温度在60~80C。之间的目的是图示装置中缺少的一种必须的玻璃仪器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装置用于吸收产生的二氧化氯,其中最好盛放。(填序号)①60C的温水②冰水③饱和食盐水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足量二氧化氯溶液加入到硫化氢溶液中,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写出二氧化氯溶液和硫化氢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Word资料答案:1.2MnO-+5SO2-+6H+=2Mn2++5SO2-+3HO43422.SO+2CO=S;+2CO(500C。、催化剂)3.3Cl+NaI+6NaOH=NaIO+6NaCl+3HO2324.NHCI+NaNO二NaCI+2HO+Nf42225.(1)14H++2NO-+3CuO=6Cu2++2NOf+7HO322(2)酸性氧化性(3)0.6mol⑷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NO2生成6.⑴Cu+HO+2H+=Cu2++2HO222⑵4Fe2++O+4H+=4Fe3++2HO2Fe3++2I—=2Fe?++I222⑶10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