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三高六年级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写:代艳玲审核:宋烈涛编号19题目: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时:总课时:(1)课标考纲解读:学会用比例尺解决问题(2)状元学习方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目标1.要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时的特征,以及掌握利用比例的知识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2.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一些现实中存在的按照比例对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从而体会图形放大缩小的实际意义并观察得出图形放大缩小的一些变化特征。3.通过鼓励学生实际操作将一些简单图形放大缩小从而掌握其中的方法,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难点】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与正比例的意义互为对应的联系,从而构建知识结构。学法指导:尝试,引导发现,画图操作法。学习过程:一、知识衔接: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用学过的知识解答。(1)养殖场一个养殖房里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7:9,白兔有35只,那么黑兔有多少只?(2)班级图书角里科技书与文艺书本数的比是3:5,文艺书45本,那么科技书有多少本?二、共同探究(一)联系实际。(1)分别投影出经过编号的系列现实中涉及图形放大缩小的实例图片。提问:这些现象你见过吗?除了这些现象你还见过那些?指名多名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让学生说说展示的现象之外的例子。(2)提问:这些实例中哪些是图形缩小的,哪些是图形放大的,大家按照编号分分类。(3)大家都喜欢玩电脑,很多同学会在电脑上放电影,那么你会把现在屏幕上这个放电影的窗口放大一些吗?(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样把一些简单的图形应用比例的知识按照一定比例放大和缩小。(二)演示观察,体会图形放大缩小的基本特征。(1)我们来看一个把图片放大缩小的例子。再有标尺的Word文档中插入两张一样大的长方形图片,提问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2)现在我们把第2张图片分别沿着长和宽方向将他的长和宽延长一倍长,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大家卡这两幅图片现在有什么异同呢?(3)那么两幅图的长于宽的比分别是多少?两幅图的面积呢?长之间的比,宽之间的比,面积之间的比成比例吗?我们是按照什么比例放大图形的呢?(4)哪位同学能小结一下图形按照一定比例放大后的特征?(三)教学例4,掌握将简单几何图形放大缩小的方法。(1)题目要求我们按照2:1的要求放大图形,是什么意思?(2)我们先看第一个图形,大家观察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你怎么知道的?(3)按照2:1放大图形该怎么办呢?现在正方形的边长是三个格,要放大到他的两倍那是几格?(4)我们再看这个三角形,大家观察一下应该从哪儿着手放大比较方便?(5)我们放大了直角边,那么三角形的斜边是不是也正好是原来斜边的2倍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量量课本上放大后的三角形的斜边和原来图形的斜边比较是不是原来的两倍?(6)你会放大图形了吗?那么剩下一个长方形,大家按照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把它放大,画在纸上。(7)大家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8)如果把这些图形按照1:3缩小,这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做?(9)大家在准备好的小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观察一下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异同。(10)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图形形状怎样?(不变),相对应的各部分的比呢?(相等)(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图形放大缩小的特征是什么?你会按照一定比例在放大和缩小简单的图形吗?四、课堂检测五、拓展提高1、分别按3∶1和1∶2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六、课后作业填空(1)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的比放大加工后,边长变为30厘米。(2)如果一个图形按2:1放大,图形的周长将扩大()倍,面积将扩大()倍。教后/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