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土壤改良的措施土壤改良是运用土壤学、农业生物学、生态环境学和农业工程学等的理论和技术,排除或防治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引起土壤退化的各种不利因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措施。与土地开发整理相关的土壤改良措施可归纳为四大类:一是增加壤质土层的厚度;二是改良土壤性状(优化土壤剖面质地构型);三是增施肥料培育土壤肥力;四是对被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因此,针对不同的土壤性状应该采取不同的土壤改良措施。1.增加壤质土层的厚度在低山丘陵、山前台地、河流低阶地区域,如怀柔北部山区、延庆山区、门头沟山区、房山山区、密云山区、昌平和平谷部分山区的粗骨性褐土、褐土性土、褐潮土及风沙土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增加壤质土层的整理措施。表土剥离: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对需要平整的平缓坡地,首先剥离耕作层土壤或者原自然土壤腐殖质层(表土层)0〜30cm,并全部加以收集,贮存于整理场地周围,必要时用塑料布遮盖,避免暴雨淋刷而使肥沃土壤大量流失。然后才能实施必要的土地平整措施。田块基层处理:对深填或深挖土的地块,用推土机将土地块推平、压实,使其形成具有较好防渗、防漏性能,在有条件的情况小,最好在未来耕作层下部铺设厚约20厘米的粘质隔离土层,使人造土壤层有保水保肥的性能。耕层土壤或客土回填: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农田的耕作能力,在整理场地的垫土层之上,将原先存放起来的耕作土层,全部运送原地进行回填。在回填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有良性土壤剖面的有机组合和整体性。若回填地原为不易透水的土质基层,回填厚度一般为50〜100厘米;若回填地原为基岩的基层,回填厚度一般为100~150厘米。新增建设用地表土搬迁构建新型肥沃耕作土层:北京市每年仍然有大面积的新增建设用地,这些地区一般均有大量肥沃表土闲置,完全可以将这些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壤(优质菜园土)层搬迁至待整理或待复垦区域,建造大面积具有肥沃土壤层的优质耕地。表土培育与土壤改良:在挖填深度超过土壤耕作层厚度的区域必须在新整理的土地上加铺厚度超过25厘米的肥沃表土。这是保证土地整理质量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每年还要向土壤施用农家肥2000公斤/亩以上;在整理之后的3年内实施豆科作物与绿肥套种或轮种,实施作物秸秆回田,并增加灰渣肥的施用量,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对耕作土层浅薄的田块逐年深翻20〜30厘米,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洪灌淤积:针对泥沙含量较高的大河下游沿岸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首先将砂土、砾石填充在待开发整理的区域,夯实并平整地表。然后利用河水或洪水富含泥沙的特点,运用泵提河水或洪水灌溉已平整的项目区,这样多次周期性灌淤,就可建造肥力水平较高的人工淤积土层,这样形成的耕作层还具有保水保肥、防止下陷和渗漏的特点。2.改良土壤性状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土壤改良,研制和开发出多种土壤性状改良,如改良土壤水分条件的土壤保湿剂、改良土壤结构的松土剂和固砂剂、改良盐碱土的降盐碱剂。在北京市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较好的通州、大兴、顺义的部分沿河沙地区,其土壤主要魏砂姜潮土、砂质褐潮土,因土壤质地粗、结构性差、有效养分缺乏,在农业生产中常有漏水漏肥现象,为了尽快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益,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土壤性状改良措施。液体通气保湿剂是日本研制成的一种土壤改良剂,它由聚乙烯6.66%、脱乙酰甲壳质0.11%、氨基酸0.022%、单宁0.019%构成。在粘土中加入这种改良剂,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其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沥青乳化保湿剂是由比利时科学家研制成功。这种乳化剂是油状液体,可像化肥一样施在沙漠上。它分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亲水性的能像海绵那样,使植物根部周围保持湿润;疏水性的可抑制地面水的蒸发。一般情况下,沙土中的水渗透快,蒸发也快,但经过这种沥青乳化剂的处理后,能长时间蓄积水分,保证植物健康生长。聚合物固沙保湿剂是埃及制成了一种聚合物固沙保湿剂,它是从炼油厂、石化厂和发电厂的废...